許褚出言相問,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何楨身上。
何楨被周異稱讚‘有文學器幹’,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但凡有疑問,總能慢條斯理地分析給眾人聽,往往是一說就透,讓人為之側目。何元幹可還只有二十歲,表現出來的成熟、老練,卻已能跟那些為官多年的老吏相提並論。
但聽何楨說道:“周泰、蔣欽都是九江郡有名的豪俠,麾下從眾近千,一部分是來自下蔡縣的輕俠,還有一部分是從淮水邊上的縣裡拉過去的。他們自號‘九**’,搶掠過往的官商船隻,其爪牙延及廬江、九江乃至汝南、廣陵四郡,而四郡官府都對他們束手無策。陽泉縣中的豪強,就是被他們半拉半打的收服過去,以至今日縣中有此情景。”何楨一個讀書人,能對‘九**’的情況知道的如此細緻,看來也是早就準備出仕郡中的有心人。
正說著,人群中站得靠前的牽招忽然對著右邊的田野大聲喝道:“何人在那!?”
眾人心驚。眼下天色將暮,天空中又累了厚厚的雲層,所以視線難免受到影響。道上、林中、田野裡,俱是一片昏昏沉沉,若有人有意藏身,還真難以發現。
牽招怎麼說也是將為許褚之門下吏,第一時間發現有人躲藏,馬上護在許褚身前。他雖為士子,但一向志在武略,是以身上時時掛著佩劍,當即將佩劍抽出,警惕地看向前方。
扈從在側的典韋聞聲,立馬抽出雙戟,挺護在許褚身旁。其餘隨行的虎衛反應稍慢,片刻後亦是連忙將辛毗、史路、何楨等團團圍住,以防不測。
空中滴下雨點,徐而漸驟。
暮雨之中,十餘個頭戴幘巾、身著短衣的大漢自兩側田野中站起。粗略一看,這十餘人都拿著兵器,環刀、長劍,更有四個拿的是勁弩,遠遠對準了許褚這邊。
許褚萬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在治下遇到強賊,隨同行縣的一百虎衛,此刻卻只二十人跟著。辛毗低聲朝許褚說道:“府君,這幫賊人人數不多,但瞧其行裝,刀劍強弩俱備,定不是尋常的剪徑小賊。”
廬江郡的民風也算得上彪悍,行縣途中,許褚是有見到過許多撥目露兇光的輕俠、青壯,然一看許褚等人的排場,也都小心翼翼地避開,更不用說拿刀劍威脅了。再者,本朝對兵器的管理雖然鬆散得很,吏民帶刀佩劍都是常事,可弓弩這類利器並不是尋常輕俠、豪壯能輕易搞到手,又或買得起的。對面這十幾個人,有四件勁弩不說,而且看他們的站位,竟是分工明確,隱隱有跡可循,顯然是受過一定的訓練,自當如辛毗所說:非是一般小賊。
那群人沒有出來回應牽招的話,而是如臥虎般半蹲在地,好像要隨時發起攻勢一樣。
辛毗、牽招、何楨都是有見識的人,一看情形,便猜這幫人是要將他們拖延住。這樣的話,後頭應該會有援軍。
唯獨史路膽怯非常,連連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牽招狠狠瞪了史路一眼,提醒他不要露怯,叫人看輕了他們北地士人。史路會意,強自定下心神,雙腿卻有些不聽使喚地在發抖。
許褚絲毫不慌,不僅不慌,還有閒暇來觀察眾人的反應。正如先前所說,除了史路外,其餘人都還算鎮定,特別是牽招,看他臨危不亂的模樣,應是自幼就學過劍術的。
許褚欲排眾而出,眾人頓時失色。
牽招、辛毗、何楨三個死死將許褚的袖子抓住,“君侯(府君)豈可以身犯險!?”
司馬遷的《史記》裡有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許褚身份尊貴,本是該如辛毗等人勸的不可犯險。可許褚到了漢末這麼久,骨子裡早就從一個普通的年輕人轉變成了一個‘雄橫剛烈’的東漢猛士,這些個小賊不過十幾人,許褚又怎能怕了他們?再者還有一個心思,許褚想讓這四個剛剛進入他的小集團卻還沒融入進來計程車子見識見識一下他跟典韋的武勇,要知道漢末最終成大事的幾個英雄——曹操、孫堅、劉備,本身的武藝都是非常不錯,這三人本身擁有的‘英雄氣概’,也是讓天下豪傑折服的原因之一。
許褚因而笑道:“諸君好意,本府心領。然而過去本府在董卓面前都能提刀相對,今次遇到幾個蟊賊,又怎會有礙?爾等且好生看著。”
說完,向典韋使了個眼色,典韋會意,重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