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身前之人,卻是陽翟辛毗。
早先在許褚從洛陽返回潁川時,辛毗就有點想到許褚這裡鍍金的意思。說鍍金,是因為辛氏認為天下最好的老闆是袁紹,辛毗到許褚這兒,純粹是想過渡一下。
辛毗怕是上了賊船了。
許褚和袁紹遲早是要分道揚鑣的,而辛毗既然來了,斷無再讓其去袁紹那裡的道理。
不過眼下,許褚跟辛毗卻是各取所需,其樂融融。
辛毗,再加上週異、周瑜父子或將到來,意味著許褚至少在士族這一方面暫時領先了孫堅。
因為周瑜的緣故,近幾天許褚常拿孫堅與自己做對比。孫堅的身邊是沒有什麼名士的,他出身吳郡寒門倒是其次,主要是其天生的個性,很難和士族中人和平相處。
說回洛陽之事,辛毗聽了許褚的話,回道:“董賊擅行廢立之事,必將被千夫所指,君侯且看,不論是袁本初還是其他有識之士,都不會坐視董賊篡逆。”
洛陽朝局發展到這一步,包括辛毗在內的大多數人也都猜到了天下大勢的走向。
許褚點頭稱是,說道:“佐治遠道而來,舟車勞頓,暫且先去休息吧。今晚之後,我再與你暢談。”
辛毗確有些累脫了,辛家跟周瑜的周家家境差不多,族中有人為官吏,比不上郡縣豪富人家,從小也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帶著十幾個門客從潁川陽翟到廬江舒縣,路上顛簸了不下一月,早就想睡個好覺了。
命人送辛毗去往下榻處,許褚心道:煞費苦心,經營日久,總算是有了善果。
自打到東漢後,主動來投靠許褚的人非常之少,武的唯有典韋,文的唯有眼前的辛毗。其他諸人,都是機緣巧合,佔了穿越者的先天便利招攬過來的。
隨即許褚把郭嘉、戲忠、徐庶三人召來,說了洛陽發生的事。
戲忠、郭嘉都對荀彧非常關心,郭嘉說道:“文若辭官返鄉,然天下將亂,潁川地處中原,更是首當其衝。主公如今不在潁川,文若為安危故,不知會帶著族人去往何處?”
許褚嘆道:“縱是亂世將起,文若怕也說不動全族遠遷外地避禍……依我看,文若、友若等人,因會去投靠袁本初。”
歷史上荀彧確如許褚所說,先去投靠河北,再來到曹操身邊。其實不用藉助後世的知識,單以荀氏的大名,荀彧的才能,放眼天下,也只有袁紹一個人能被他看上眼。
至於袁紹的近況,暫無信來。
天下將變,揚州的情況又如此複雜,為了儘快能在廬江開啟局面,許褚提議道:“等周家的事情有了結果,我欲到郡中各縣造訪士人,徵辟俊才,你們三人跟典韋、樂進都得同行。”
“那郡府中的事務呢?”
“如周異願意出仕,就交給他、辛佐治以及郡中右吏們操辦。”
三人點頭。讓剛到的辛毗馬上掌有大權,這是很好的以示親厚之法,對周異也一樣。於是規劃一番行程,眾人便回去休息了。
到約定好的那天,許褚如約而至,來到周異家中。想通關節的周異不再扭捏,爽快地答應了許褚,說道:“明府一下車就到鄙府拜訪,此情不可謂不重,更不以異才疏學淺,三顧而至,異再不答應,別人就要說我不識好歹了!”
周瑜亦向許褚拜道:“小子也願為明府效力,為百姓效勞!”
許褚大喜之下,請周異同乘一車返回郡府。如是到府後,馬上闢周異為五官掾、辛毗為決曹掾,舉周瑜為童子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