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劉焉皆為漢室宗親,董卓即便想把二人召回,也要看二人鳥不鳥他。黃琬就不同,他能力再強、名望再高,終是臣子,而正因他權力太大,掌一州之兵馬,董卓無論如何要把他弄回朝中。
黃琬的歸洛,就是袁氏在洛陽節節敗退的最好依據。
郭嘉有些可惜地說道:“可惜如左將軍、黃公等手握滔天權勢的名臣,都選擇聽從了朝廷政令,否則以他們的名望、權力,董卓焉能在洛陽張牙舞爪!”
戲忠附和道:“誠然如此,嘆亦無用。”
許褚嘴角一抽,笑看郭嘉戲忠。他們兩嚴格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儒士,是以有這樣‘驚人之語’,似乎並不講洛陽的朝廷,宮殿裡的天子看得太重。
“沒想到張孟卓成了陳留太守。”戲忠又道,“在太傅府中時,張孟卓對主公似乎並不怎麼另眼相看,若是曹校尉當了陳留太守就好了。”
這話也就隨口一說了,仔細分析曹操、張邈、以及曾經暗中期盼過自己能得陳留太守一職的許褚三人,就能窺探為何偏偏是張邈最終得了此職。
許褚的情況很簡單,出身低微,到嘴的潁川太守尚且吐了出來,何況是陳留太守。
曹操則有些複雜,他在袁紹那邊的地位很高,跟張邈是差不多的,而且雖說是所謂的‘閹豎之後’,但歷任洛陽北部尉、騎都尉、濟南國相、典軍校尉等顯職,資歷、名望都是夠的,曹操之所以被淘汰,只能說是董卓不想一個參與過平定黃巾之戰、擔任過西園八校尉之一的知兵之人為陳留太守,或再加上一個運氣問題。
如此,便清晰可見張邈的兩個優勢。一則張邈的資歷比曹操更老,名氣更大。張邈身為黨人中堅,很早就被士林稱作‘八廚’之一,‘八廚’者,是天下士人推選出來的能扶危濟急的八個名士,莫說曹操,便是放眼天下,能與張邈相提並論計程車人也不是太多。二則張邈不知兵。張邈是典型的文人,從未有過一星半點的軍功,他當了陳留太守,對董卓來說或是件好事。
此間事說完,典韋終於到了鄢陵。
沒有去成洛陽,即便是典韋這樣憨直的漢子,現在心中也有些吃味。尤其是聽說了許褚在洛陽城裡與董卓對峙的傳聞後,典韋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極想代替樂進與董卓軍中郎將較量武藝。
典韋留在圉縣的任務是去家鄉己吾招募豪俠,現在成果報了上來,共募得義從俠士三百人。這三百人,許褚與郭嘉等人粗略一看,便知含金量甚高。
許褚略加思量,或可讓己吾縣的三百人留在潁川、陳留一代,供留守之人驅使。
眼下從曹操與荀彧的信中得知張邈成了陳留太守,不妨便跟曹操說一聲,讓他與自己分別去信張邈,謀得圉縣要職。
要麼縣尉,要麼縣丞,當然最好直接就是圉縣令。
至於人選問題,大概也只有張奉勉強可以了。鄢陵張氏中落後,與荀、陳、鍾三家不在一個層面,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舉一族之立,有許褚遙為呼應,在鄢陵、圉縣兩地站穩腳跟想來還是可以的。
便將岳丈請來商量,最終的結果是:張奉本來想好辭掉金曹掾一職跟許褚去往廬江,女婿既然希望他能去跟鄢陵不遠的圉縣,他也就放棄原先的打算。
張奉提了一個要求,讓許褚留下陳義以及張家的張廷、張顧、張武等人幫助他。
許褚爽快答應,寫信給曹操、張邈,請他們酌情考慮。這件事應該不難,曹操對許褚向來優待,張邈即便端著名士架子,也不好駁了許褚的臉面,一個圉縣而已,尚且仍歸他張邈統轄,有什麼大不了的。
事情大體就這些,啟程去往廬江前,只剩去見蔡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