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於丁原得到何進命令後肯定會奉命停止進軍,橋瑁那邊估計也不敢造次,唯有董卓是個例外。董卓一入京,肯定不會站到士族這一邊,權力的天平就會打破,就算殺盡宦官,對士族來說反而是損失了握有天下權柄的機會。
許褚入京,則會有效地改變這個狀況。
雖然相對名氣不大,雖然兵不多,但也因此更好控制。袁紹的家族在汝陽,是汝南郡說一不二的望族,荀爽、荀彧的家族在潁川,更是關乎許褚屁股下面的太守之位。許褚能對袁紹、荀爽等人說不嘛?完全不能。
況且種種跡象表明,京都或許要大亂。戲忠從鍾繇傳遞的資訊可以判斷出來,許褚更是結合了後世的知識,認為何進十有八九還是逃不出死於宦官之手的命運。
洛陽是去定了,現在問題是什麼時間到達洛陽最合適。
許褚心中有腹案,最好是在何進死的時候到洛陽。但這話他不能明說,便對戲忠道:“我等未得停軍屯營之令,進入洛陽城未必不可。然局勢不明朗,路途中還是走得慢些為好。”
戲忠以為然,附和道:“主公說的是。袁本初、荀慈明等人無非是想以我等為刀,幫助他們保住既有的勝利成果,只要我們朝洛陽行軍,快些慢些,他們應該不會計較。如此,也方便我們觀察局勢發展。”
許褚頷首道:“便請志才去與鍾君言說。”
——明日一早,許褚召眾人到軍帳中,將這件事說了。張顧、張武對於能進入洛陽都城,顯得亢奮不已,樂進、李整亦是心中感慨。
“不想一夜之間,竟能參與到此等大事中來。”李整心道。
拔營行軍,走了三天後行至距滎陽四十多里外,高幹果然又來了。不僅高幹,還有何顒。許褚聞報,下馬迎向二人。
此二人算是許褚老相識,簡單寒暄過後,許褚邀請鍾繇、戲忠一道過來,五人騎著馬,邊走邊說。
何顒仔細觀察了許褚的部隊,笑道:“果如高元才所言,仲康之兵雖少,卻都是善戰之人。”一經細說,原來高幹回到洛陽後馬上去見袁紹,當時何顒等一些名士也在袁紹府邸,高幹當眾稱讚了許褚。
許褚感激地看了高幹一眼,又聽何顒道:“元常,你出發當晚丁都尉奉大將軍之命火燒孟津,火勢之大,其光於夜間洛陽可見。何太后因此驚懼,下詔罷免張讓等人。”
孟津位於洛陽北部五十里外,可見丁原這把火燒得確實夠大。效果也出奇的好,竟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何太后下定決心罷免張讓等權宦的職位。
何顒侃侃而談,鍾繇面現喜色,連道:“好!好!”
何太后迫於壓力,悉數罷免中常侍、小黃門,看似事情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故而鍾繇欣喜不已。
許褚但看何顒、高幹神色,心知事情沒那麼簡單。果見何顒淡淡道:“元常高興地太早,前後不過幾天,何太后又重新將張讓等人召回宮省之中了。”
“什麼!?”鍾繇驚怒。
何顒不屑道:“婦人之見,反覆無常,有甚奇怪?”
高幹一旁嘆息,說道:“張讓、趙忠等輩根深蒂固,當初何太后毒殺王美人,險些被廢,全靠張讓、趙忠等人獻出家財萬貫,泣求先帝開恩,才得以解救。那張讓之子,更是娶了何太后妹妹為婦,是為姻親。再者宦官們的宗族、親戚、門客、故舊、子弟多有在州郡為官吏,勢力龐大,何太后不願放棄權柄,所以反悔。”
高幹憂心氣悶間,連皇家辛秘都當眾說了出來。何太后毒死王美人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少,但是敢在公共場合議論的人還是極為少數的。看得出來,高幹也是恨極了何太后。
藉由何顒、高幹之口,許褚與戲忠不難猜出袁紹此時的心情——惱怒非常。
袁紹跟何進不同,如果宦官真的翻過勢頭,贏下這次政爭,何進憑藉與宦官的舊情,最多損失點權力;而袁紹,包括在場的鐘繇、何顒、高幹,都只有一個下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