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這個東西,許多人不重視,有時候也確實不用重視,隨便尋個藉口就行了。
可徐庶認為漢室威望猶在,他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不宜輕動刀兵。
許褚揉著眉心,試著說道:“或可借防禦黃劭所部黃巾賊的名號出兵?”他也就隨口一說,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
郭嘉不贊同,這個理由太牽強,而且要霸臨潁川,最重要的不是用兵,是要取得潁川士族的支援。只有士族支援許褚,許褚方能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郭嘉眼裡,潁川值得注意計程車族主要有三家:潁陰荀氏,長社鍾氏,以及許縣陳氏。這三家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大族,鄢陵張氏即便極盛時,也無法與荀、鍾、陳三家相提並論。
關於荀氏許褚知道的比較多,但也僅限於荀彧,荀攸,荀爽幾人的事蹟,鍾氏裡的鐘繇,他也算認識,至於許縣陳氏,他死活也想不起有哪個名人。
卻見郭嘉忽對徐庶道:“元直之前說過早年曾去長社求學,就由你跟主公說一說鍾氏吧。”
徐庶苦笑點頭,對他而言,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因為他拜師鍾瑜門下求學的事被鍾氏拒絕了(注一)。
“鍾氏的情況有些類似於本縣張氏,不過鍾氏底蘊足,且出了鍾元常這樣的大才,比張氏的情況又要好許多。”
徐庶顯然是對鍾氏頗有了解,如數家珍般將鍾氏一族的來龍去脈說給許褚聽。鍾繇的曾祖父鍾皓,是名聞天下的大儒,當時朝廷九次徵召其為官,都被婉拒,因此更被認為德行高亮,與陳寔、荀淑、韓韶並稱潁川四長。鍾氏在東漢時的榮光,正是從鍾皓開始。但是自鍾皓後,兩代沒有出大才,一直等到鍾繇被陰修闢用為郡中功曹掾,才算揚眉吐氣。鍾繇還有兩個弟弟,鍾演、鍾進,鍾演有文才,鍾進驍武,均賦閒在野。現在鍾家的主心骨漸漸由鍾繇的族父鍾瑜轉為鍾繇本人,可以從他兩個弟弟身上做文章。
所以徐庶的建議是,如果要按照郭嘉的方案謀劃潁川郡,對鍾家應該是用拉攏的策略。
郭嘉拍手笑道:“元直入木三分,與嘉不謀而合。”
許褚直了直髮酸的腰板,徐庶說得快,他聽的似懂非懂,便道:“還請元直寫下來,一會我要細細看。”
徐庶領命,取了筆墨,與郭嘉眼神交匯,兩人皆有欣慰之意。許褚身為他們的主公,雖頗有勇力,然出身微末,學識更是糟糕透頂,但是他肯學,肯問,從不不懂裝懂,對人才亦很尊敬,而且看得出來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在郭嘉與徐庶兩人看來,身為人主最重要的便是知人善任,虛心納言,讓手下的文臣武將才智得以發揮。正是基於此處,兩人都覺得許褚日後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那許縣陳氏,應該也是從元直說的潁川四長之一——陳寔開始發跡的吧?”許褚發問,這次由郭嘉來解惑。
“沒錯,陳寔曾經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再闢大將軍府,黨錮之禍(注二)時,於邙山禁錮二十年,天下士人皆以其為表率。後又起復太丘長,以德政治縣,清名遠播,時李膺等諸多名士都曾在其門下求學,兩年前其葬禮上,前來追悼的人有三萬多,荀爽、韓融等高官更是披麻戴孝,以子孫禮事之,可見其聲望之隆。”
又說陳寔的兒子陳紀,陳諶,都是有德行的名士,朝廷數闢他們為官,都以朝政腐敗為由沒有答應。陳寔死後,他的政治資源轉移到了陳紀跟陳諶身上,羔雁成群,當世榮之。
最後才說到陳群,許褚如夢初醒,原來鼎鼎大名的九品中正制的創始人陳群,是陳紀的兒子。陳群年少有才名,而且還被素以狂傲自稱的大名士孔融引為知己,名聲已不在其父之下。
許褚嘆道:“陳氏顯赫如斯,我等怎會入其法眼。”
郭嘉笑道:“當然,陳氏眼高於頂,豈會屈居人下。與他們打交道,需放低姿態,甚至可以以他們為首。”
許褚哼了一聲,以陳氏為首?那怎麼成。這種成全他人噁心自己的行為,萬萬不能做。
郭嘉勸說道:“僅做做樣子而已,陳氏雖然名望高,但他們沒有私兵部曲,空有名而無實力,實際上還是主公說了算。”
許褚明白了郭嘉的用意,對待鍾氏,要以拉攏為主;對待陳氏,要放低姿態,互相利用為主。那麼荀氏呢?荀氏名望不在陳氏之下,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