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走遠,徐庶與陳義進來。兩人在外面聽得真切,陳義怒道:“這幫人好不識抬舉,請大哥下令,小弟去點齊人馬把他們家底抄個乾淨,看他們還囂張不囂張!”
“胡鬧!”許褚叱道,“黃巾賊才是我們現在的大敵,怎麼能這般亂來?”
徐庶附和道:“仲康說的對,不拉攏縣中豪強,單單憑藉城西軍營裡的五百人,是不可能抵擋住何儀所部的。而且一旦意氣用事,仲康施政暴虐的惡名就會傳播開,再想收服人心就難啦。”
許褚聽罷不由喪氣,說道:“元直,看來你我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龐尚及其黨羽,是鐵了心要把住我的命脈,讓我受他們掣肘。”
“庶無能,讓仲康失望了。”徐庶慚愧道,“但請忍耐幾日,我們從長計議。”
也只好如此了,許褚環顧四周,忽道:“縣衙空空蕩蕩,一絲人氣也無,太不像話。阿義,等會去趟軍營,挑一些精明能幹的人來添作跑腿小吏,不管龐尚如何,縣中的事務總要慢慢接手過來。”頓了頓,又疑惑道,“另外有件事很奇怪,既然縣中職位空缺那麼多,那這些官職的印綬存放在哪,是在郡中太守府麼?那我這縣令豈不是成了擺設。”
“嗯,此事我也覺得蹊蹺。”徐庶沉吟道:“依照慣例,縣中官職多由縣令任命,太守府不會越俎代庖,也許是郡中對我等不放心吧。”
陳義忽然一拍腦門,“荀君昨日曾將一個大包裹交給小弟與宮嚴保管,說裡面的東西很重要,莫非……”
許褚聞言,狠狠踹了陳義屁股一下,“還不快去拿來!”
不多時,陳義將包裹拿來。
看著桌案上整整齊齊擺放的十幾個印綬,許褚小小地被震撼到。徐庶亦無法平靜,吶吶道:“仲康……荀君此恩,不可不銘記在心啊。”
許褚重重點頭,這些印綬太重要了。一個印綬就代表他能任命一個官職,也代表他能拉攏一個人才,許褚腦中回想荀彧模樣,心道:這份信任與恩義,唯有守住鄢陵縣才能報答。
當下從中取出賊曹與主簿的印綬,轉身面對徐庶陳義二人。徐庶見狀,斂容後退三步,緩緩拜倒。陳義奇道:“你這是幹嘛?”
許褚看見徐庶動作,明白在徐庶眼裡,這些印綬代表著大漢朝廷的威嚴,是神聖不可侵犯之物。受到感染的許褚,頓覺手中的印綬沉甸甸了許多。
“阿義,你也照做。今大漢日漸衰弱,我等需激揚奮武,不負此心!”許褚心懷激盪,徐庶行止的莊重,無意間點燃了他的熱血。
見陳義也跪好,許褚方肅容道:“潁川徐庶,汝南陳義,今闢你二人為本縣門下主簿、賊曹,望不負朝廷之恩!”
二人應道:“喏!”
徐庶站起,眼中竟已溼潤,陳義瞧見,終是忍不住促狹道:“大哥,你看元直,也太……太小女兒狀了。”
徐庶唏噓道:“庶早年為求進身刻苦求學,卻因父親早逝,家道中落,不得不仿效豪俠之舉為友殺人,企求薄名。如今得償所願,雖與往日想象有所偏差,但終是控制不住情緒……”
許褚瞭然,東漢實行察舉制,官員任用是用自下而上薦舉的方式運作。所以世代為官的家族,互相推薦名額,使得徐庶這樣一心報國的寒門子弟往往抱憾終生。除了察舉,就只能靠戰功改變命運,比如黃巾之亂時平叛有功,就會被破例提拔。但是後來朝廷裁員,讓這一部分因戰功受到封賞的人大都下野,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劉備。
劉備被任命為安喜尉沒多久,郡督郵就來巡視,他何等人傑,知道督郵手黑,不賄賂一二肯定逃不過被裁員的命運。於是就去督郵下榻的地方求見,沒想到對方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劉備一怒之下,將督郵綁起來痛打一頓棄官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