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闌終於被說動,“受教!”轉身對身後的人說,“願意跟著我一同討賊的,站左邊;不願意的,站右邊。”
人群聳動,大部分人都站在左邊,李二狗等四五人則有些尷尬地在原地不動。
“李二狗,人各有志,我不強求。我們走後,徐福兄弟家裡就由你們照看。”王闌道。
李二狗紅著臉答應,王闌不再與他囉嗦,又叫眾人去尋志同道合者。一個時辰後,許褚粗略估計,至少來了八十多人。
王闌的號召力,不簡單啊。
聚了這麼多人,徐家就不能久待了。許褚與眾人一起拜辭徐母,浩浩蕩蕩去找徐福,所經之處,行人無不側目。
徐福教他做的第一步,完美完成了。
下一站,就是洧水北邊的鄢陵。
經歷了黃巾起義,中原許多地方的百姓為逃避戰亂,背井離鄉,以至出現村莊荒廢,百戶不足一戶的慘象。
鄢陵南部大致就屬於這種情況,甚至更糟糕。因為此地已經成了近千賊寇的據點,一旦官軍開來,他們就遁入洧水;官軍走後,又復佔之。
在徐福口中,這些因素卻成了許褚的選擇這裡作為首戰之地的理由。
“將軍……”
“元直不要再一口一個將軍的叫,稱許某為兄便可。”
“也好。仲康兄,這裡就是九里亭了,以前興旺的時候,有戶二百餘,人口千餘,如今連條惡犬也見不到了。”
許褚點頭,聽徐福繼續說道:“離此地二十里外,有座雷公山,那裡聚集著上千黃巾,為鄢陵大害,卻因為官府無力,一直盤踞在此。”
“賊數千餘眾……元直,我們拿得下麼?”許褚疑惑問道。
宮肅不著痕跡地靠過來,在許褚耳邊道:“主公,以前在汝南抗賊時,賊眾雖有數萬,但能戰者不過半數。依此推算,此地賊寇也僅幾百青壯善戰者,不難對付。”
許褚感激地看了宮肅一眼,自家兄弟就是貼心。
殊不知他們到來時,已經被賊人探子看到……
雷公山上,一大漢頭裹黃巾,斜躺在草團上。下首一人跪著,向他稟報軍情。
“多少人?”
“不多,百人左右。”
“可有旗號?”
“沒有,不似官軍,像是義軍。”
“義軍!”大漢咬牙切齒,“渠帥令我等籌集糧草,時限逼近,不料這等無名之輩也敢來犯!傳我命令,點兩百勇壯,晚間隨我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