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鳥驚慌失措,成群飛向天空,陽翟城下,鼓聲緩緩敲響,號角聲在空中嗚咽,十二萬楚軍和三萬韓軍吶喊著,咆哮著,佇列整齊的向陽翟城下推進,大概距離一千餘步的時候,各路兵馬紛紛止步不前,一名將領身穿紅色大氅,馭馬來到陣前,他手中鐵劍揚起,似乎在給將士們講述著什麼,不多時,伴隨著將領的吶喊聲,楚軍和韓軍如炸了鍋的沸水,咆哮著向陽翟城蜂擁而去。
戰爭在這一刻打響了,第一支步兵隊扛著雲梯,揮舞長矛,直奔城下而去,為首將領,體格粗獷,他就是楚將樊噲。
而剛剛誓師之人,乃是劉邦,自從與張良在曲遇縣相遇後,兩人彼此惺惺相惜,談話至深夜,劉邦也因此慨然答應,幫助韓國奪回土地,然後西進,直指關中。
與韓王成的接觸,奠定了劉邦進兵韓地的決心,因為,韓王成已允諾,他將允許張良跟隨劉邦西進,但前提是,劉邦奪回韓地後,也要給韓國一些可見的好處,劉邦也因此答應了韓王成。
對於擁有著梟雄陽光的劉邦而言,張良遠遠要比金銀珠寶更值錢,只要有了文臣武將,劉邦將會奪得更多的土地,擁有更多的財富,才能發展的更長遠,而韓王成只看中眼前利益,在劉邦眼中看來,韓王成只不過是個市井小人罷了。
鼓聲隆隆,軍號聲已經想過第三輪,楚軍投入兵力多達七萬,而韓軍也派出了近兩萬兵力,對於僅僅只擁有兩萬守軍的陽翟城而言,根本無法固守。
濛濛的硝煙瀰漫天空,大火吞噬了城頭,不斷有楚軍爬上雲梯,揮舞兵器,在陽翟城頭浴血奮戰,一杆杆秦軍旗幟被拋下,伴隨著盧綰赤手揮起第一杆楚軍旗幟,陽翟城頭終於淪陷了。
大概又過去三個時辰,城樓上的喊殺聲漸漸稀少,“吱嘎嘎”的城門開啟聲響起,始終撞門的楚軍與騎兵一起,蜂擁殺入陽翟縣,劉邦在不遠處的中軍陣內,與韓成彼此對視一眼,各自馭馬,向城內緩緩行去。
清晨,韓軍張榜安民,平撫楚軍攻城帶來的恐慌情緒,下午,劉邦的軍隊開始陸續退出陽翟縣,在城北潁河岸旁紮下營寨,自此,陽翟已正式歸納韓國領地,成為韓國都城。
對城中佈置一番後,張良匆匆趕來劉邦大寨,剛剛行到大寨門口,一名守營的校尉迎了上來,拱手道:“張將軍,我家主公等你好久了,快請隨我入內。”
校尉帶著張良,穿過幾道營盤,來到中軍大帳,兩名負責守衛大帳的親兵拉開簾子,高聲吶喊:“張將軍到。”
張良微微低頭,走入大帳,只見劉邦等人圍在地圖前,似乎在討論著什麼,劉邦此時見到張良,出奇的驚訝,他放下手中的指揮棍,迎向張良,朗笑道:“子房啊,我等你好久了,快來,我正要與你商議西進之策。”
“劉將軍何以如此著急?”張良略顯驚訝,與劉邦來到地圖前,劉邦指著地圖上的滎陽笑道:“我得到準確情報,楊熊因督戰不力,已被朝廷斬首,此時,三川郡已無大將鎮守,正是兵進關中的好機會。”
停了下,劉邦收起剛剛的興奮,又嘆道:“另外一個訊息,我聽說,項羽已派司馬卬為先鋒,向河東進兵,可以看出,項羽已開始考慮入關的事了,若我慢在項羽之後入關,恐怕秦王之位,非我莫屬了!”
說完,劉邦再次輕嘆,他曾允諾韓王,幫他收復韓地,眼看韓地已經平復一半,項羽卻兵進關中,使得劉邦措手不及,他不得不臨時考慮放棄收復韓地,轉戰關中了。
一旁,張良能夠體會劉邦的急迫,況且,劉邦幫助韓王成收復了一半的韓地,實屬不易,若秦國不能滅亡,即使韓國收復全境,如何駐守韓地,也是一大難題,想到此,張良笑道:“劉將軍不必憂慮,如果貴軍西進,我定當鼎力相助。”
似乎看出了劉邦心中的憂慮,是擔心楚軍轉戰關中,韓王成這塊不好交代,張良又補說道:“韓王這塊,我會去勸,劉將軍不必憂慮。”
聽張良如此說,劉邦心中稍安,他再次看了看地圖,指著滎陽道:“我準備兵進滎陽,子房認為如何?”
張良凝視地圖半響,沉聲道:“兵進滎陽恐怕不妥。”
“為何?”劉邦詫異,反問一句,一旁,酈食其也走前問道:“滎陽乃天下要衝,又有敖倉儲慄可供楚軍就食,進可攻,退可守,有何不可?”
蕭何也在一旁贊同的點點頭,這使得劉邦更為詫異,張良見眾人都只看重眼前,不看重長遠,只得乾笑兩聲,指著地圖道:“劉將軍不必詫異,請聽我細細說來。”
張良再次看了看地圖,指著滎陽道:“如今楊熊雖然被斬,尚有副將統軍,兵馬不低於數萬,又有滎陽城池做屏障,依城固守,敢問將軍,多久能夠拿下滎陽?”
停了下,張良又看了看眾人,繼續說道:“即使拿下滎陽,將軍想要就食敖倉,試問,我軍西進,關中多險阻,山路難行,糧草運輸是最大難題,將軍從滎陽運輸糧草趕往前線,少則半月,多則一月,其優勢早已彈盡,敢問將軍,敖倉菽慄對我軍能有多少幫助?”
說到此,張良不再向下說了,眾人也漸漸品出了張良話中的深意,兵進關中,在於快,應輕兵減行,已最快速度殺入關中,如此想著,眾人皆點頭贊成。
劉邦此時也默允了張良的計策,他在地圖前徘徊了片刻,再次看向張良,問道:“子房之意,我們應放棄滎陽,直逼函谷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