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時候,已經看完《火星救援》的書友聚在一起聊這本書。
看得出來,大家對這本書都很滿意,一個個都帶著興奮的表情。
事實上,YU就從來沒有讓書迷們失望過。
即便是之前出了一部不如其他作品受歡迎的《向西》,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歡,有些不太喜歡的書迷也沒覺得書很差,就是不明覺厲,有種自己配不上書的感覺。
“這算是YU最歡快的一本書了吧,之前看《向西》和《深空》都把我看抑鬱了,好在有這本書出來給我調和一下。”一個名叫卡拉格的書友笑著說道。
“確實歡快,而且不僅僅是歡快那麼簡單,這也依舊是一部非常硬核的科幻,我看到書的前面有一封感謝信,應該是受到了這些機構的技術支援。”
“沒錯,雖然看著歡快,但是一些非常硬核的科學知識不知不覺地就寫了出來,我要是中學的時候看了這本書,物理知識也不會這麼差。”
“還有化學,生物。”劉雨昆笑道,“這就是YU厲害的地方,明明都是主角的日誌,很多時候還是碎碎念,讀起來卻非常有意思。”
“是啊,笑點真的非常密集,不過有些笑點我也有些理解不了,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異。”有書友疑惑道,“雖然這些我不明白的笑點不妨礙它是一部有意思的,但我還是想知道YU為什麼這麼寫。”
眾人都看向了副會長劉雨昆。
這裡,就劉雨昆最瞭解中國文化了。
他們很多人在讀這本的時候也發現了,其中有些明明應該是笑點的地方,卻感覺不到好笑。
這種情況不多,如果數字化的話,那麼十個笑點裡面大概有一個是這樣的情況。
劉雨昆笑著說道,“這不僅僅是文化的差異導致的,其實裡面有些笑點,即便是中國人來看也未必能夠領會。”
“為什麼?”卡拉格滿臉疑惑,“那這些笑點是為誰準備的?”
“是為一些瞭解中國文學圈——或者說了解YU朋友圈的讀者準備的。”
說著,劉雨昆拿出一個本子,“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其中一些比較關鍵的點,比如主角的名字。”
“主角的名字也是個點麼?”
“當然,你們聽我解釋完就知道了。”
劉雨昆在本子上寫下“畢東華”三個字的拼音,繼續說道,“你們都是YU的老讀者了,應該對中國人名的結構多少有些瞭解。畢東華這個名字其實是三個獨立的漢字,而每一個字就代表一個人。”
“畢代表畢飛雨,就是《慌亂的指頭》的作者……你們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這本書,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這本書跟YU的《向西》是在一套叢書裡的。”
“我知道,我知道。”卡拉格舉手,“這套叢書我都看了,這個《慌亂的指頭》裡面都是些短篇,非常有意思。”
劉雨昆點點頭,問:“那你知道這套叢書裡面還有哪些書麼?”
“還有YU的《向西》,另外一個作家的《活著》。”
“沒錯,畢東華這個名字的第二個字就代表YU,因為YU的中文名中就有東這個字。第三個字,就代表《活著》的作者,他叫餘樺。”
“原來一個名字都有這樣的講究啊。”
劉雨昆笑道:“這還沒完,剛才我們講到《活著》的作者,叫餘樺,他在書裡面也有被提到。”
“有被提到麼,我怎麼不知道?”有個書友奇怪道。
“並不是直接提到的,書裡面有一處主角寫了一首詩,裡面有一句,活著,只有倚靠死亡才能讓人體會,說的就是《活著》這本書,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叫活著,但是裡面充滿了死亡。”
“沒錯,這本書非常慘,非常荒誕,不過看完之後,倒是覺得活著這個書名很適合……”
劉雨昆擺了擺手,“卡拉格,不要聊太多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非常好。當然,《火星救援》裡面還有很多這種情節,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