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盛說得沒錯,於東有了《生化危機》帶來的名氣,《向西》單行本的銷量肯定不會太差。
但是,也只能保證不會太差而已。
如果《向西》本身吸引不了讀者,又沒得到好的宣傳,最終自然也不會賣得太好。
當然,這對於人文社來說已經足夠了,不管怎麼說,這本書出單行本都不會令他們虧本。
中午於東在社裡蹭了個工作餐,下午就跟何啟智他們告辭,坐上了去往蓉城的火車。
可惜這次時間太緊,不然可以去學校那邊看看,見見老師。
於東本來想坐飛機過來的,後來去看看航班,也不是很節省時間,而且他本身對金陵現在的機場就有些陰影,最終還是沒有選擇。
到蓉城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十六號中午。
編輯部的小李來接他,跟小李一起的還有楊朋。
楊朋同樣揹著個包,看樣子也是剛到。
等到於東到了跟前,楊朋就說:“師哥,我聽李編說你從燕京來的啊,要是早知道你去燕京,我應該在燕京等你一起的。”
於東笑著說道,“你從老家來的?”
“嗯,回去看了看。”楊朋點頭。
說著楊朋要去接於東身上的包,卻被於東閃開,“你的行李比我還多,就別操心我了。”
一旁小李笑道:“我來,我來。”
“也不用你來,咱們先去酒店吧。”
小李開車,帶著於東他們去錦江飯店,一路上楊朋一直在問《生化危機》的事情。
後來又說到學校,“師哥,你現在徹底成了咱們系的名人了,不少學弟學妹都拿你當榜樣。現在有不少人都開始寫科幻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嘿嘿,因為這事,我也跟著沾光。”
“哈哈,我可怕咱們系老師說我做了個壞榜樣啊。”
“沒有的事,胡院長多次公開支援你,沒人會說什麼的。再說了,師哥你也不只是寫科幻啊,去年不是還拿了莊重文文學獎麼,學校還把這事通告給學生們看了。”
於東笑著點頭,“回頭如果有時間,我們一起去學校看看。”
“好好好。”
聽楊朋說一些學校現在的事情,於東挺開心的。人生中本就沒有多少個四年,而大學的那四年又是人生中極為不同凡響的四年,學生對學校的感情自然也非同一般。
說起寫作的事情,於東倒不奇怪,他當時在學校的時候也是這樣,同學們都會研究最近市場上火熱的文章以及畢業的師哥師姐們的文章。
當時蘇桐的就在學校很出名。
燕師大中文系跟別校的中文系稍有不同,因為燕師大中文系向來有寫作的傳統,幾乎每個燕師大中文系的學生都曾想過當個作家。
不過根據於東的經驗,他們班以前那些相當作家的人,反而被中文系的那些課程給攔住了路。
中文系的課程對當作家這件事情沒有幫助,反而有阻礙。
於東的很多同學,原本有著一腔寫作熱情,可是幾年的文學理論課程學下來,腦子就開始變亂,動不了筆了。最終當不了作家,只能去做學者。
蘇桐跟於東兩個人最後成了作家,但是經歷卻完全不同。
於東是因為畢業後沒再接觸文學理論相關的東西,後來又生了病,才開始寫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