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侄子需要工作,所以阮小虎失去了工作。
不過於東並沒有從阮小虎臉上看到絲毫的抱怨,他對自己的失業表現得非常坦然。
“你不氣老闆任用親人,不用你嗎?”於東笑著問道。
阮小虎搖了搖頭,“店是老闆的,用誰是他說了算。他沒有短我薪水,我沒有道理氣他。”
於東嗯了一聲,然後把門開啟:“先進來吧。”
進了屋,阮小虎先把上次從這邊借的《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還了回來,然後又遞上了這次的讀後感。
對於這本書,阮小虎在感言裡面提到了兩點,一是書裡描述的故事實在太巧合了,主角的死亡完全是由一個一個巧合串聯起來導致的結果;二是小鎮上人們的看客心態讓人感覺心涼,殺死主角聖地亞哥的也不僅僅是那兩個持刀的兇手,這些看客也逃不開責任。
阮小虎的讀後感越來越純粹了,這讓於東感到欣慰,他確實已經能夠從讀書中獲取到足夠的養分。
於東看完阮小虎的讀後感後,又笑著問道:“除了這些,你對這本書的敘述結構還有什麼感受麼?”
阮小虎愣道:“於老師你之前不是說讓我儘量不要關注這些東西麼?”
“沒事,隨便聊聊。”
阮小虎想了想,說道:“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有些奇怪,作者講故事的方法跟我平時看過的書都不太一樣,而且書的一開始我就看到主角死了,後面就有一種感覺,我一直在等著看這個主角怎麼死。”
“是不是感覺跟《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這個書名很契合?”
阮小虎點頭:“嗯,是有這種感覺,不但裡面的兇手很張揚,作者也很張揚。於老師,這是倒敘手法麼?”
“你覺得是麼?”於東反問道。
“不知道,感覺像,又感覺不像。”
於東笑著為他解釋,“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複雜的倒敘手法,從本質來說,它確實是倒敘。但是跟我們以前看到的倒敘不同的是,它是有頭有尾的,最終形成一個封閉的環。關鍵是在於開頭和結尾中間這段內容的表現,這篇小說中的鏈式結構恰恰把首尾兩部分完美地連在了一起。”
說起這本書的敘事結構,於東自己也忍不住在心中讚歎。
讓馬爾克斯享譽全球的是魔幻現實主義,但是他在敘事結構上的貢獻同樣不可忽視。
相對於《百年孤獨》圓圈式開頭,這部《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則是在全文把環形結構表現到了極致。
國內有太多作家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了,就說於東的朋友圈中,蘇桐、莫言、餘華他們都曾經模仿過馬爾克斯。
包括於東自己,在創作的時候,腦海中也時常會浮現出馬爾克斯的影子。
於東之所以今天要跟阮小虎說這個,是因為他覺得阮小虎現在可以適當接觸一點敘事方面的東西,這對於解讀作品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阮小虎聽完於東的話,則還是半懂不懂的狀態,他隱隱有些領會於東說這種敘事方式跟倒敘的區別,但是又不完全明白。
而於東也沒指望自己三言兩語就能讓阮小虎明白,這些東西對他來說還太遠了,現在只要他在心中留下一個印象即可,也算是埋下一顆種子。
“你自己去找找吧,這次要借哪本書?”於東指向櫃子,對還在懵著的阮小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