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知道於東是上滬人,才特意邀請他到編輯部這邊來的。
於東沒給王瑜回信,一方面正如他自己解釋的那樣,收到信的時候已經快要放假。另一方面,他當時也不確定自己是否一定會來。
畢竟之前他滿腦子都裝著認購證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時間應邀。
現在認購證的事情告一段落,他才算是有時間過來找王瑜。
王瑜趁著給於東倒水的功夫,偷偷地打量著於東。
他是知道於東大概年紀的,所以對於東這樣年輕並不怎麼意外,只不過於東的年輕卻又透著一股子淡定和沉穩。
一般像於東這麼大的小夥子,到《收穫》這樣的地方來,要麼就顯得靦腆不好說話,要麼就急於表現自己,說得太多。
但是作家嘛,有些特別似乎也屬正常。
王瑜在看於東,於東其實也在看王瑜。
這位《收穫》的文學編輯,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普通,大概三十來歲的年紀,個子中等,不胖不瘦。唯一能讓人留下印象的,大概就是他那副厚得有些離譜的眼鏡。
於東甚至懷疑,王瑜把眼鏡去掉還能不能看得見。
“於老師是這兩天才回上滬的?”王瑜把水端給於東,又在另一邊的沙發上坐下。
“剛回來沒兩天。”於東衝對門的編輯部辦公室看了看,“王編輯你們什麼時候放假?我來之前還在擔心,怕你已經放假,我撲個空。”
“嗐,哪有這等美事,我們少說還要在這待五六天,運氣不好的還要值班。”王瑜笑著說道,言語間倒是沒有對工作的強度抱有一點怨言。
也是,能在《收穫》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還能有什麼抱怨。從於東踏進上滬作協中心開始,他所見到的每一個人,不論在幹什麼,都散發著自信。
比起其他人,王瑜反而顯得沒有那麼自信。
喝了兩口水,王瑜再次開口說道,“你的《寡婦之死》寄來得遲了點,不然今年的第一期是可以上的,現在只能延期到三月份了。”
“沒事,早點上晚點上我並不是很在意,你們的稿費不是已經寄給我了麼?”於東笑道。
王瑜也笑了笑,他只當於東是在開玩笑。他自己也投過稿子,自然知道作者過稿後迫不及待想讓自己作品變成鉛字的心情。
“於老師你這麼有才華,底子又好,真的應該多創作。而且你的風格跟《收穫》很契合,我們雜誌社需要更多的像你這樣的作家,我也相信,我們也能幫助到你。”
王瑜雖然看著木訥,但是捧起人來卻一點都含糊。
於東笑著回道:“創作的事,也講究緣分,我自己也很難控制。不管怎麼樣,多謝王編輯你的賞識。說起來,也還要多謝你之前兩番去信約稿,不然也不會促成《寡婦之死》在《收穫》的發表。”
“這是我的本職工作……”
王瑜話說一半,休息室的另一邊推門進來一個穿著夾克的長髮男人。
長髮倒也不是特別長,而且全部背在後面,額頭沒有劉海,倒顯得很乾淨。也就三十歲左右的樣子,有些偏瘦,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的。
王瑜看到他,立馬站了起來,於東見王瑜這樣,也放下茶杯站起身來。
“程主編。”王瑜跟對方打招呼道。
程永興衝王瑜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於東,笑著問道:“來客人了?”
“這是《寡婦之死》的作者於東,他是上滬人本地人,所以我約他過來坐坐。”跟程永興介紹完於東之後,王瑜又對於東說道:“這位是我們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