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之後,林彥升順便上了一道奏摺,說明停工的原因,便安安心心在工部衙門坐著了。
以柴宗訓的思想,這是很大的安全事故,停工整頓是很正常的。
但歷史有侷限性,不能讓都察院那幫人也覺得死人是很嚴重的事。
譬如輔超,雖然是個不錯的官員,但人有三六九等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不過一個役工自己發神經要死了而已,撫卹給到位,家屬不鬧事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上綱上線?
停工之後,輔超趕緊回了汴梁,他要與林彥升理論。
“林大人,以往工地上役工不幸殞命的事也有發生,為何此次卻一定要停工?”
林彥升的理由極為冠冕堂皇:“正因為以前發生死人的事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所以才導致事故頻發。”
“本官要藉助此次機會,好好整頓一番,要知道役工的命,他也是命啊,他也是爹生娘養的,也有妻子兒女。”
“本官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慘劇繼續發生,除了役工的安全教育,本官也曾照會科技局,提高機械安全效能。”
輔超冷冷到:“林大人何時變得如此悲天憫人了?倒是大出本官預料。”
林彥升說到:“本官向來體恤民力,只是爾等都察院鐵面無私自居,逼得本官不得不屈從。”
“這一次本官想通了,四個不放過,一個沒處理完成,堅決不開工。”
輔超見這裡說不通,連忙上書請旨儘快開工。
奏摺送到呂端這裡,他的糊塗勁又犯了,批閱確保安全後應儘快開工。
奏摺批閱後沒有蓋上玉璽,就是一張白紙,每日宮中都會有太監出來將批閱好的奏摺搬到柴宗訓案前。
除了抽幾份看看批閱結果,大部分都是由萬華直接用璽後返還呂端。
無巧不巧的是,柴宗訓正好抽到輔超的奏摺。
“什麼叫確保安全後儘快開工?呂端就是這樣應付朝政的?”
柴宗訓在後面加了一行字:按工部四不放過整頓結束後方可開工。
實際上呂端的意思也是儘快開工,但他代表的是皇帝,總不能讓人詬病皇上好大喜功不惜人力吧,所以才模稜兩可的批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