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44 一錘定型 (2 / 3)

“領導,一萬噸壓力的提升,已經不是一小步了。”謝凱無法理解,在這樣的大佬眼中,一萬噸的鍛造壓力提升,只是一小步。

國家整體制造實力一大步,確實如此。

沈鴻看著謝凱,笑笑,沒說話。

“咦,鄭叔跟汪叔也來了?”謝凱有些尷尬,不知道如何聊下去,扭頭一看,不遠處的車間大門口,鄭宇成跟汪貴林兩人也來了。

“大壓機的事情,他們怎麼說?”沈鴻突然問道。

“明年預算1.5億經費,我們在嘉峪關那邊的鑄造基地在正月結束就奠基開工。”謝凱看著沈鴻,“部長,有什麼大專案?”

“沒有大專案就不能搞?搞工業的人,總希望國家制造實力越強越好不是?咱們是大國,卻不是製造大國,更不是製造強國。”老人的語氣有些落寞。

“會的,按照目前的速度,等個二三十年,咱們國家就會開始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謝凱肯定地告訴老人,“別的國家,哪家不是發展了數百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不到40年,咱們國家已經有了這樣的工業規模,已經非常不錯了。”

雖然不滿國內工業技術現狀,但是謝凱也清楚,這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甚至,等到蘇聯解體,全世界,就剩下中國一個國家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當年蘇聯的發展速度可比我們快。”

“沒辦法啊,人家趕上了好時機,世界經濟危機,他們幾乎搬空了整個美國;再後來吧,又趕上了二戰,德國人一半以上的兵力都用來逼著他們發展工業,再然後,跟美國人扳手腕,爭當大哥,國家一切都為軍事工業服務……”謝凱知道老人清楚,還是安慰了他。

如果沒有沈鴻,國家的工業,指不定到不了這樣的程度。

12000噸自由鍛壓機建造時,國內根本就沒有大型機器生產的經驗跟技術,特別是4根立柱,完全是在沈鴻主持下,調集全國所有技術大牛一起公關,利用剛出現的電渣焊技術,拼焊出長達18米,重達80噸的四根立柱,然後12000噸自由鍛壓機建造成功。

同時,其他高壓容器、高壓缸等的製造工藝都得到了解決。

不僅鄭宇成跟汪貴林來了,就連龍耀華跟李明山,也在凌晨三點進了車間。

“所有的大佬都來了,要是來一發導彈,把所有人全都端了,中國工業會受到多大的影響?”閒來無聊,見一幫子大佬在大壓機邊上討論著,一群技術人員在做試機前的最後檢查,謝凱胡思亂想著。

一直到天慢慢亮起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謝凱趴在大壓機車間旁邊的辦公室裡睡著了,等到醒來,車間裡面已經有了很多人。

“開始了?”謝凱急忙跑出去。

大壓機上面的行車,已經開始移動了起來。

整個車間所有的部分,都將進行全面的檢查。

為了確保安全,除了專門劃分出來的區域,大壓機周圍都不準非工作人員靠近。

“各系統準備,各系統準備,試機倒計時30分鐘……”

褚國榮親自主持試機工作。

謝凱不由奇怪了,不是說要剪綵麼?

沒有聲音就搞完了?

“他們覺得太浪費,把大紅花給大壓機戴上了,你看那頂上。”鄭宇成對鑽到自己身邊的謝凱指著大壓機頂部。

果然,最頂上的區域,一條紅色的綢緞中間掛著一朵大紅花,如同圍巾一樣圍在大壓機頂上。

等待的時間,總是過得那麼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