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章 “這是……喪鐘?” (2 / 2)

李熠走到桌前,示意林杳坐下,自己也在對面落座,這才緩緩開口:“三夫人應該也察覺到了,聖上駕崩,這元安城如今是暗流湧動。本王邀你來,是想與你商議一番應對之策。”

林杳心中一動,表面卻依舊鎮定:“殿下言重了,我不過是一婦道人家,能有什麼應對之策,還望殿下明示。”

李熠看著林杳,目光中帶著幾分贊賞:“百裡三夫人聰慧,又有主見,本王早就聽王妃提起過。如今太子懦弱,難堪大任,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本王有心為這天下百姓做些實事,欲爭一爭這皇位。而百裡家在朝中勢力頗大,若能得到百裡家支援,本王定能為這天下開創一番盛世。”

林杳心中暗自警惕,她沒想到凜王竟如此直接表明爭位之心。

沉吟片刻,她道:“殿下志向遠大,令人欽佩。只是我百裡家,一人辭官歸鄉,一人披麻守喪,一人未受官職,殿下怕是尋錯人了。”

李熠微微一笑,似乎料到她會如此說:“本王自然明白,三夫人別急著拒絕,你可與百裡三郎仔細商討。”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份文書,遞給林杳,“這是本王對未來治理天下的一些想法,三夫人可帶回去與百裡三郎一同看看。”

林杳猶豫著是否該接,但事已至此,她不得不接過文書,放入袖中,再次行禮:“多謝殿下,我與夫君定會慎重考慮。若無其他事,我便先行告辭了。”

李熠點頭,起身送林杳到門口:“三夫人慢走,本王靜候佳音。”

林杳心事重重地拿著文書,百思不得其解,百裡家如今明明已無人可用,凜王到底在堅持什麼?

朱紅宮牆下,百裡昀快步朝著宮中議事的偏殿走去,心中滿是疑惑。

此次是查松年與韓檢一同邀他前來,這兩人平日裡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如今怎會握手言和?又怎會一同邀他?

查參政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佞臣,韓相是直言進諫的忠誠,二人此刻究竟是在爭辯不休?亦或是友好交談?

當他踏入偏殿,只見查松年與韓檢正相對而坐,見他進來,兩人都停下了交談。

畫面很詭異,印象中爭鋒相對的二人此刻卻都慈眉善目,舉手投足之間像是兩位許久不見的友人。

百裡昀上前行禮,言辭恭敬卻難掩戒備:“參見參政大人、同平章事大人,不知二位大人緊急召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查松年看著百裡昀,目光中帶著幾分審視,他滿意地點了點頭,率先開口道:“倒是比一年前穩重了許多。”

而後他又接著說:“如今聖上歸天,朝局動蕩,有些話,今日不得不與你說明白。”

百裡昀微微皺眉,心中警惕更甚,卻仍禮貌回應:“大人請講,下官洗耳恭聽。”

查松年站起身來,緩緩踱步,神色凝重:“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帝仙逝匆忙,並未留下遺詔,故而誰為國君,還需好好計較。”

百裡昀低著頭不接話,卻在腹誹,果真佞臣!“百裡昀,想必你對查參政多有誤解,認為他是貪圖權勢、不顧大局的佞臣吧?”韓檢適時開口。

百裡昀微微一怔。

“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可還記得,去年你無故被擢,又隨意被貶之事?”

百裡昀心中一凜,去年之事他一直耿耿於懷,自己兢兢業業在潯州倒也快活,卻不知為何突然被查松年舉薦,入了刑部,後又因扶石案被彈劾,貶至探州偏遠之地。

他抬眼看向查松年,目光中帶著幾分成見:“自然記得,參政當時還去詔獄送了我一程。”

韓檢輕輕嘆了口氣,目光誠懇地看著百裡昀:“子書,那只是藉口,子書。實則,是參政是有意磨練你,當時的你,雖有才華與抱負,但心性尚不夠沉穩,參政欣賞你的能力,卻也知道朝堂局勢複雜,若想真正為國家效力,擔當大任,你還需經歷一番磨礪,從前我不信他的眼光,如今我卻信了。”

百裡昀面露驚訝之色,顯然未曾料到會是這樣的緣由,他將信將疑道:“韓相,您說,您與參政一道?”

韓檢點頭:“子書,你有所不知。當時朝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若不如此,你早晚會被捲入無謂的爭鬥之中,甚至性命堪憂。參政此舉,實則是為了保護你,同時也希望你能在困境中成長。”

百裡昀心中思緒翻湧,一時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解釋。

他沉默片刻,看了看查松年,又看了看韓檢,問道:“可您與參政,不是……政敵嗎?”

韓檢搖著頭笑了笑,有些頑皮地同查松年道:“沒想到我們把這麼多人都騙過去了,呵呵呵。”

查松年也笑著搖了搖頭,同百裡昀道:“先帝不似他看上去那般中庸,他需要一個心腹,而我就如他所願,背棄師門,拋家棄子。”

“先帝愛重皇後,不論太子能力如何,性情如何,他都會讓太子繼位,可我與韓相都知道,倘若太子即位,國將不國。”

“故我明中幫太子,暗中助凜王,朝堂之上坊間傳言,皆道我結黨營私,是為佞臣,由此一來,我言樹敵眾多。”

“子書你看過戲吧?”查松年笑著望了望他,百裡昀怔怔地點了點頭,查松年滿意地笑了笑,繼續道,“紅臉白臉都要有人扮才是,於是韓相,他必須得是直諫忠臣,如此一來,他表面與我對立,帝王便不會猜忌。”

“換儲君一事,便可隱秘推進。”查松年呵呵一笑,“再者,我是聲名狼藉的權臣,我需要透過與清流對立方能維持這一形象,以便在先帝對太子的溺愛之下暗度陳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