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很快就得到了解答,一匹快馬風一般從李承陽面前一閃而過,直奔御書房而去。
至於為什麼沒人前去阻攔?看看那人身後的那根紅豔豔的羽毛就知道了,紅翎信使,任何人都要讓路,軍士們看到還要主動去給新式清理路障,敢於阻攔紅翎信使路的人,殺無赦。
也不著急走了,紅翎信使輕易不出現,一出現就是天大的事,前些日子突厥寇邊,未能攻入大城,劫掠了一番,那時候的紅翎信使也沒能進皇宮,只是進了長安城門就下馬步行。
偷偷的把耳朵貼在書房門,就聽到裡面信使喘著粗氣像李世民報信:
“陛下,突厥犯邊,沒過靈州,而是取道西會州,大總管李靖派遣小的日夜兼程來報陛下,此時突厥兵力約有二十萬,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天,據估計現在已經到了原州,大總管請求撤兵回長安,以保長安不失”。
話音一落,屋裡就沒了一點動靜,良久,聽到李世民的聲音響起:“把他厚葬了吧,查明身份,吩咐人善待他的家人”。
“吱嘎”門被人推開了,兩個小太監抱著信使的屍體走出了書房。
到現在才看清信使的模樣,臉色有些不健康的潮紅,看來這一路還真是日夜不停的趕路,身上的盔甲還剩下一半,其餘的不知道是不是散落在路上了。
腿上還插著半根箭矢,箭矢把他的小腿貫穿了,這信使也是個狠人,看箭矢埠參差不齊的樣子,像是被硬生生掰斷的,箭矢在骨頭裡動來動去,也不知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這人堅持到了這裡。
靜靜的給不知名的信使默哀一下,值得敬佩,這大唐日後能傳承三百年,大部分就是這些願意為大唐獻出生命的軍士的功勞。
走回書房,發現李世民正對著書案後面的地圖沉思,躡手躡腳的湊到李世民跟前,這大唐的疆域他還是第一次這麼認真的看。
靈州處在突厥和大唐的交界處,位置極關緊要,說是大唐的門戶也差不多,早在九年四月的時候,李世民就把手底下最能打的李靖派到了靈州,封靈州大總管,一力抵抗突厥。
然而現在李靖卻讓人傳話來,說是突厥繞道靈州,從會州直接突入了大唐。
會州地處現在的寧夏,小規模行軍還行,大規模的行軍確是沒那麼容易,尤其還是騎兵,以前有不少小規模騎兵透過會州進行打草谷,就是搶完了就跑,有什麼搶什麼。
但是這大規模行軍還是第一次,足足二十多萬人,突厥又多是一人雙馬,好一點的部落還能拿到一人三馬甚至四馬,連人帶馬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呢?
現在想怎麼來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怎麼抵禦住突厥的入侵才是正經。
“傳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進宮議事”李世民揹著手開口吩咐到。
李承陽見沒他什麼事了也就打算悄悄溜走,這軍國大事的能不聽就不聽,小小年紀對打仗這麼感興趣,容易遭人詬病。
“留下吧,一會你也聽聽,若是能提出點歪點子來更好了”李世民卻沒有絲毫避諱,太子接觸軍伍,對他這個馬上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影響,一代雄主的心胸自然沒那麼小。
李承陽蔫蔫的留下,正好看了看地圖,從會州到渭水距離不近,將近五百里的路程,中間山高谷深的,騎兵行路怎麼著也要將近十天,中間還隔著不少州縣,每座州縣裡都有不少軍隊駐守,實在是想不通突厥是怎麼用了十天的時間一路攻城略地還能保持行軍速度絲毫沒見下降的。
現在是十九號,依稀記得渭水之盟發生在李世民登基不久,也就是八月發生的事情,眼看著離月末還有十二天,現在突厥才剛剛到了會州,他們是飛過來的嗎?
想不明白,只能老老實實的坐在一邊,等著那群叔叔伯伯們前來商討,他就準備好好旁聽就好。
李世民傳的是急召,大臣們來的也是極快,這群人都是住在皇宮門口不遠處的地方,一收到命令立馬上馬趕來。
一群人各式各樣的,什麼模樣都有,其中以穿著一身褻衣的老程最為出彩,黑乎乎的臉龐被白色褻衣映襯的越看越像是鍋底,腳上瞪著一隻鞋子,另一隻腳光溜溜的,時不時的還摳幾下地板,萬幸老程沒有腳臭,不然這書房立馬就不能呆了。
完全打破了李承陽對於大臣們的美好印象,老程如此,其餘的大臣也沒好到哪裡去,剛剛下朝,各自回家準備好好睡上一覺,誰知李世民的急招轉眼就來,搞得書房一時間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電視裡不管多大的事,那群臣不都是一個個衣冠楚楚的?哪怕是上陣殺敵那髮型也不帶變的,怎麼輪到他李承陽就直接變成了群魔亂舞?眾臣內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