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利國所處“婆利洲”,就出產“石脂水”,據說拿把鐵鏟往地上一挖,就有“石脂水”冒出來,要多少有多少。
如今婆利國靠著出售“石脂水”做貨款,就能購買大量中原特產及冰塊,所以國王和貴族們調動國內人力物力,大量開採“石脂”當錢用。
然而在這荒蕪的澳州,連個像樣的國家都沒有,即便地裡有特產,又如何有人力物力開採出來?
要靠著中原輸入人口來開發這鬼地方,恐怕沒有數十年都不行。
所以僅從做買賣的角度來說,澳州雖大,卻是塊雞肋。
邊走邊想的張魚,來到貿易市場所在地,這裡人聲鼎沸,從附近趕來的土人們,代表各自部落,拿著各種特產,來這裡和“短毛”做交易。
經過數年時間的接觸,開南這座貿易據點,已經獲得附近土人部落的認同,來自中原的布匹、瓷器、玻璃製品以及各種手工製品,深受土人們歡迎,於是小商品貿易辦得有聲有色。
但也僅限於此,土人們實際上沒有什麼太多值錢之物來和中原海商交易,最值錢的物件就是散碎金銀。
張魚看了賬簿,知道這點買賣帶來的利潤,對於開南一年的開支來說,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簡而言之,公司是虧本維持著開南城。
如此事實,沒辦法向公司的股東們交代,因為公司董事會無法向大小股東解釋,為什麼要在這不毛之地投錢,維持一個沒什麼用的貿易據點。
其實道理很簡單,天子需要,所以公司就要為君分憂,但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猜測,開南城的收入不能太難看,於是需要探礦。
張魚此次南下,途徑呂州呂宋,那裡原本只是南洋貿易公司的貿易據點,因為出產金銀,所以有做買賣的價值。
但因為後來在一處大山中發現了大銅礦,於是呂宋瞬間從雞肋變金雞,朝堂諸公馬上同意設立州郡。
同理,如果能在開南附近找到什麼銅礦、鐵礦之類的大礦脈,然後進行開發,南洋貿易公司就能給股東們一個交代,但這種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外來者,對當地情況不清楚,想要勘探礦藏,又談何容易。
張魚看著眼前裝扮奇怪的土人,心中無奈至極,這些土人衣不蔽體,以茅草為裙,甚至就拿著草葉裹著那話兒完事,窮成這個樣子,又沒有類似於香藥的高價值特產,哪裡有做買賣的前途。
但地皮是必須要佔的!
張魚依舊記得天子對他說過的話,那些話他一直銘記於心。
“地不嫌多,別看有的地方現在荒蕪沒什麼產出,彷彿雞肋一般,可誰知道地底下埋著什麼寶貝?我們現在開發不了,也得先佔了,當做傳家寶留給子孫後代!”
天子所說,張魚覺得有道理,所以他不畏艱險,遠渡重洋也要來這澳州看看,為天子看看這留給子孫後代的傳家寶是什麼樣子。
想著想著,他的視線落在一個土人身上,那人身上揹著一根“”形木棍,說是棍子卻很扁,更像是木片。
張魚看了看,越看越覺得奇怪,便問身邊:“那木棍是扁擔?怎麼這麼短?”
陪同張魚參觀的男子,看向他所指物體,隨後解釋:“回船主,這是土人的武器,是一種飛鏢。”
“飛鏢,這玩意是用來砸人的?”張魚越看越不相信,那人笑道:“船主有所不知,這種飛鏢,投擲出去後,若一擊不中,還會飛回來,所以有個名號,喚作‘飛去來’,我們都稱之為迴旋鏢。”
“真的假的,飛出去還會飛回來?”
“當真,卑職手上就有從土人手中買來的這玩意,不如,一會卑職演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