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出來的還有書信,大多是家書,還算是正常,但竟然能搜出蠟丸,那就蹊蹺了。
一名士兵的髮髻裡藏著個蠟丸,被人搜出來後,他奮力掙扎,拼命用嘴將被人拿著的蠟丸吞下,不顧旁人的撕打,咀嚼著口中蠟丸。
“把他嘴扳開!!”
“快把他嘴巴扳...他嚼舌自盡了!”
“哎呀,這裡也有人嚼舌自盡了!”
。。。。。。
案上托盤裡,放著幾張破損的紙條,都帶著斑斑血跡,各紙條上字跡大多已經模糊不清,勉強認得出幾個字,卻無法連成完整的句子,讓人看了摸不著頭腦。
紙條帶著酸味,是從人的胃裡取出,而被開膛破肚的人,早已嚼舌自盡。
蠟丸,身份歸屬不明,拼命吞下蠟丸後嚼舌自盡,幾件事連線在一起,意味著這幾個人是敵軍派來的細作。
身上帶著用蠟丸包裹的紙條,是為了防止水漬、汗漬將紙條上所寫字跡弄得模糊,而這幾個人混在砍柴回營計程車兵當中,若不是被篩查出來,入營之後必然會把紙條交到某些人手中。
結果,就在營門處暴露身份,為了銷燬證據,這些人不惜將蠟丸嚼爛、吞下,試圖毀滅證據,然後嚼舌自盡,免得熬不住嚴刑拷打供出聯絡人是誰。
簡單的推理,得出一個結論:軍營裡真的有人和敵軍勾結,試圖裡應外合。
只是這些紙條已經殘缺不全,憑著殘留的字跡,無法斷定紙條裡到底寫了什麼,也無法斷定是誰在和敵人勾結。
行軍元帥侯莫陳瓊,看著齊聚帳內的將領們,試圖看出誰心裡有鬼,但這只是徒勞無功的做法,因為肉眼無法看穿人的內心。
沒有確實的證據,他無法給任何將領定罪,若只憑懷疑就抓人,無法服眾。
然而若不是他今日臨時起意巡營,這些紙條就會被細作送到眼前之中某幾個人手上,這些人勾結外敵的行徑,恐怕也不是今日才有。
戰局本來就有些不妙,如今蜀王薨,人心思變理所當然,所以侯莫陳瓊可不會掉以輕心,因為若真有人勾結外敵,到後面死的恐怕就是他。
侯莫陳瓊真想抓出幾個內賊,奈何沒有確鑿證據,所以,此時只能敲山震虎:“本帥三番五次下令,不得放縱麾下士兵擅自出入軍營,結果呢!”
“偌大一個軍營,如同集市般,隨便什麼閒雜人等,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本帥接連幾次提醒,看來有的人不放在心上,呵呵...”侯莫陳瓊按刀巡視眾將,大聲發問:“軍正何在?!”
準備就緒的軍正出列行禮:“下官在!”
“有人違反軍紀,縱容麾下將士隨意出入軍營,該當何罪!”
“當眾仗一百,鞭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