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於此次增發的面額,東家們都很慎重,掌櫃們提交上來的總結,其內容十分詳細,對於風險也說得很明白,但東家們的關注點並不是這些內容。
因為作為西陽王代理人的王越,已經準備了另一個方案,之前已讓各位股東過目。
這個方案的內容不復雜,西陽王‘建議’日興昌的流通券,其發行量在囊括了黃州總管府、紅州總管府地區的布匹生產能力後,超發兩倍。
這就意味著,若是手中有三匹布(黃州一匹、洪州兩匹),日興昌櫃坊發行的流通券面值將是九匹布,超發兩倍面值。
西陽王‘建議’的這一行為,違反了最初的規矩:西陽王不會干預流通券的發行,發行量的多少,都由東家們開會表決。
而之所以現在要如此做,是因為事出有因。
隨著戰事曠日持久,隨著官府採購軍需物資的增加,多出來的開支,西陽王府撐了一年多之後已經無力承擔,但又不願行強徵民間物資這種竭澤而漁的事情,所以要“空手套白狼”。
那就是印紙當錢花。
此舉雖然風險大,但可行性很高,因為流通券的信用很好,正常來說下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擠兌的情況。
黃州總管府各地作坊、養殖場、邸店、食肆、樂坊甚至連外地行商都已經接受了流通券,將其作為銅錢、金銀的替代物,也就是說,流通券在黃州總管府地界的大宗貨物交易中,具備貨幣的功能。
所以,西陽王要超發流通券,然後讓官府用這些流通券去收購民間物資以資軍用,但他不是憑著一句話就要印紙當錢花,卻由各位股東平白擔風險。
因為流通券大規模超發之後,日興昌承受大規模擠兌的能力下降,萬一倒黴碰到擠兌狂潮,就需要各位東家想辦法調集布匹解決危機。
作為補償,西陽王保證,未來三年內,嶺表廣州的海鹽和蔗糖,各位股東都會有穩定的份額,每年遞增一成,如此保證,是許多人夢寐以求卻沒機會得到的。
“王兄,大王若有需要,我張某願意將家財悉數捐出以資軍用,不需要大王的任何補償!”
發話的是一名股東,而有了他開頭,其餘股東紛紛表態,願意捐出家財,助西陽王征戰,他們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真心要捐錢。
今日能坐在這裡參與會議的人,早就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西陽王成功,自己必然也會成功,只要西陽王這棵大樹在,他們即便今日散盡家財,日後肯定會賺回來,還會賺得更多。
以在座之人還有黃州幾個家族、商賈的財力,即便不傾家蕩產,拿出來的錢財合在一處,怎麼也能購買官軍半年所需物資,只要熬過今年,西陽王步步高昇,他們也就能跟著水漲船高。
王越見著大家表態,心中頗為寬慰,他當然知道各位股東所言不是場面話,但西陽王是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決定,不會再更改。
站起身,王越開始問在場眾人:“前年年底,官軍南征,黃州各地賢達踴躍捐資,數額十分驚人,那麼剛過一年,大家又踴躍捐資,數額同樣十分驚人,這讓朝廷怎麼想?”
“大王善於經營產業,此事人所共知,朝廷只會說大王是宗室強藩,自行籌錢糧練兵護國有方,不會再有多想,而黃州商賈有如此驚人的財力,對於朝廷中的某些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豬肥了,可以殺掉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