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琉球的鯨脂,是很好的燈油,點起來會散發出一種好聞的氣味,所以深受貴族們的歡迎,競相用來攀比。
崔明浩決定買些鯨脂,帶回去賄賂一下貴族們,以便為將來擴大船隊行個方便。
進到店內,面對精通新羅語的店夥計和掌櫃,崔明浩裝作意興闌珊的樣子,正要詢問鯨脂的價格,目光卻被櫃檯後貨架上展示的商品所吸引。
那是一串珍珠項鍊,每一粒珍珠都是黑色的,在特意點起的燭火照耀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
崔明浩被這串項鍊所吸引,不由自主問道:
“這項鍊是?”
“客官,這串項鍊,所用黑珍珠產自琉球,顆顆圓潤飽滿,十分難得。”夥計笑眯眯的介紹著,“客官,瞭解一下?”
。。。。。。
“黑珍珠項鍊,宮裡不缺,妃主們更喜歡南洋的彩色珍珠,不過你們既然準備了,那就照樣運去長安。”
“宮裡有煤氣燈,陛下說過幾次用鯨脂點燈太浪費,所以數量下次可以再少些。”
領事館裡,路過耽羅的張魚正與為皇宮採辦物資的市舶司吏員交談,因為是新人接手,所以張魚必須提點一下。
市舶司的一項使命,就是為宮裡採買海外奇珍,當然,這項使命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皇宮自有門路獲取各類奇珍異寶。
但市舶司作為官方機構,設立時就有為皇帝採買海外奇珍的職能,所以每年都會向宮裡輸送一些海外奇珍,以顯示相關人員“盡職盡責”。
張魚交代完相關事宜,對方告退,他自己走到窗戶前,看著外面桅杆林立的耽羅港,拿起一份統計表,仔細看起來。
新年就要到了,今年耽羅市場的鐵鍋累計銷售量已經初步統計出來,至同比去年至少增長三成。
倭國因為有博多港可以直接和周國(北洋貿易公司)做買賣,所以倭國海商不會到耽羅購買鐵鍋,那麼這個統計數字意味著,更多的鐵鍋被新羅、百濟、高句麗買回去熔鍊成熟鐵,然後製成兵器和鎧甲。
產自中原的鑄鐵鍋,成了這三國最便利的優質鐵來源,所以各自軍隊將士手中的武器更加鋒利,鎧甲更加堅固。
於是,半島三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張魚知道一件事,實力受損的高句麗,這兩年一直在修養生息,憋著股勁要彌補損失,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南方。
對方有很大機率選擇聯合百濟,對新羅發動進攻,這種進攻會很猛烈,以便趕在周國反應過來前,從新羅這邊獲得實質性好處。
新羅當然意識到這種危險,所以暗地裡加強備戰,以確保戰爭爆發後,邊疆城池能夠撐到周國出面,逼迫高句麗和百濟退兵。
所以,鐵鍋暢銷是必然,而大規模向外邦銷售鐵器的行為,本來形同資敵,但對於軍隊與已經裝備火炮的周國來說,不在乎。
一口鐵鍋,外銷的價格,是國內銷售價格的兩倍以上,賣得越多,商家賺得越多,於是國內鐵鍋的銷售可以薄利多銷,受益的是國內百姓。
至於國外,半島三國競相買鐵鍋熔了鍊鐵備戰,好得很,最好將來一番惡戰,打得腦漿都濺出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