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就是你買了贗品是你的眼力不夠,我又沒強迫你買,那肯定就是不退錢也不換貨的。
“而如果賣家因為本身知識不夠,沒能認出自己攤子或者店裡的東西是真品,被買家以極低的價格買走了,賣家這叫‘漏寶’,而買家則是叫做‘撿漏’。
“賣家不管虧了多少錢,最後也得撞落牙齒自己認,絕對不能去跟買家討回,當然也討不回來,對方撿漏正高興呢,怎麼會再還給你。
“古玩圈裡心腸軟是吃不到飯的,沒人會因為可憐你而還給你,這樣做的結果是古玩要不回來,最後還落個賴皮沒信譽的臭名聲。
“所以古玩行交易的規矩總結起來就是:打眼自己認,漏寶不反悔。”
顧青青託著下巴想了想:“如此說來,古玩買賣全憑買賣雙方的眼力,這很是公平啊!但為什麼很多人買了古玩贗品感覺上當受騙後,還鬧上法庭呢?”
沈愈微微思索了一下,“買家打眼有個前提,就是賣家並不知道這件古玩是贗品,當然很多人就是用贗品當真品賣你也拿他沒辦法。
“但有一點,這件古玩至少不是他自己製作的,如果是那種造假充真,一樣要被法律嚴懲。”
“造假充真?”顧青青一直凝視沈愈的雙眸突的露出一絲好奇。
“是的,假設青青你開了一間古玉店,有人到你店裡點名要一個清朝的老翡翠掛件,但你店裡明明沒有這東西,卻還想賺這個錢。
“最後你找了塊東陵玉,或者碧玉水沫子細細雕琢做舊後當做真翡翠高價賣給了人家。
“人家事後發覺上當受騙,到法院把你告了,你就算搬出打眼自己認的行規也站不住腳,法律肯定會嚴厲懲罰這種造假犯法的人。
“賣家造假後當真品進行售賣很明顯就是詐騙,任何所謂的古玩行規只要與法律相牴觸時,都是白扯。
“所以與古玩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前輩無一不是講一個‘信’字,誠信,信用。
“當然了,做局,套路這種事,可大可小,還要具體看發生在誰的身上。
“比如地攤上的小物件,便宜的幾塊幾十塊,貴點的不過幾百上千塊,一般買家打眼了也就認虧,自己都不好意思回來找,因為這相當於承認自己的眼力不夠。
“但是到了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賣家還黑了心賣贗品賣假貨那就是在走鋼絲了。
“能拿出幾十萬的買家都不是善茬,你坑了他想高枕無憂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做古玩生意最將一個信字,我不騙人,但也不允許別人騙我。”
……
計程車按照沈愈說的來到了舊貨市場地攤區。
這次沈愈帶顧青青來的是雜項區。
雜項區在地攤區是最有意思的,這裡賣的不僅僅是古玩範疇裡的雜項比如竹木匏器、硯臺、玉器,漆器,銅鏡,金銀器紫砂壺,鼻菸壺等。
而是什麼都賣,字畫陶瓷有,玉石翡翠有,各種文玩珠串也有。
走馬觀花的看過三個攤位,來到第四個攤位時,一團青光猛然出現在沈愈的視線內。
沈愈敏銳的發現,這次出現的寶光多少有了些變化,顏色比起明代古硯的深青色要淺的多,為淺青色。
“奇怪,我只是掃了一眼,為何會有寶光出現?難道我眼睛的特殊能力,還有很多沒有發掘出來?”
既然寶光出現了那也不能錯過,沈愈若無其事的掃了眼寶光出現的地方。
那是一堆線裝書,怕是得有數百本之多。
並不是工整的碼放,而是像廢品回收站那樣亂哄哄的堆在一起,這樣導致沈愈一時半會也分不清到底是哪一本古籍發出來的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