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於康熙末年小說筆趣閣>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親(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親(中) (2 / 3)

那一年,他十九,她二十二。

小別卻成久別,她最後送來的信中,這樣寫著,“生男,不為王公;生女,不撫蒙古”,還提到“願世世代代,莫生於帝王家”。

這卻是在答覆兩人的離別時提及的話,他曾說過,雖不能立她為後,卻能將這萬里江山留給兩人的兒子。

要是她生下的是男孩,那就為大清的太子,未來的皇帝。

她在信中專程提到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賢德,承祜嫡子可為嗣”……她去了,承祜次年也夭折了,他廣納妃嬪,同他的皇后亦是舉案齊眉,有口皆碑,卻是越來越覺得孤獨……這一別就是四十五年……魂牽夢繫,卻是連面容都想不起了……好像是刻在骨子裡,又像是早已忘得乾淨……*王嬪住處,親戚相聚,眾人卻輕鬆不起來。

十六福晉已經打發人將寶音送回她同十六阿哥在園子中的住處,自己則跟著婆婆王嬪過來,招待李氏婆媳。

雖說是親戚,到底是尊卑有別,加上方才太后宮裡的不對勁,李氏心裡就帶著幾分忐忑與不安,神色也有些拘謹。

初瑜見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問王嬪道:“娘娘,方才瞧著太后有些不對,是不是將太太錯認成別人了?”

雖說聽不懂太后剛才問康熙的蒙語,但是之前太后說的那兩句漢話,好像是錯認李氏為故人之女。

王嬪心神一鎮,看著李氏同自己個兒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這些年來同康熙之間的相處,卻是越想越心驚。

康熙同她問的最多的,就是她未進宮前的趣事兒。

例如,跟著表姐學做針線,繡的鴛鴦像鴨子,使得她苦悶不已。幸好表姐開解,又將她的“鴨子”後添了柳枝,使得這針線活也能見人,她才破涕為笑。

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康熙卻是聽得津津有味。

王氏過去只當是帝王寵愛,心裡只有歡喜的,如今看來,其中卻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傳聲筒麼?

她同李氏雖說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並沒有血緣干係。

她的姑姑王氏是李家過世的老太爺的原配夫人,兩家結成姻親時,李家老太爺還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東昌邑望族的少爺。

王家雖不必姜家,但也是書香門第,這門親事也算是門當戶對。

當初的鄉間俚語,“昌邑縣,姜一半,天地不變姜不亂”,原是說姜家在當地的顯赫,沒想到卻成了是偈語。

待到八旗軍入關,改天換地之際,姜家為了守衛昌邑,死了無數族人。李家老太爺當時才二十多歲,失去父兄,與髮妻離散,在破城之際,被掠為養子。

幾年後,李家老太爺以才學卓越選官時,身邊已經又有了正頭妻文氏。

待到夫妻團聚,李家老太爺對王氏甚為內疚,終其一生,對王氏族人都甚為照拂。

王嬪父親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爺的提攜,才得意選官的。後來病故在任上後,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爺接到身邊照看。

李氏這邊,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爺的嫡親侄女,實際上是其養父的孫女,並不是血親。

王嬪比李氏四歲,當年都在李家老太爺身邊長大。

兩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輪廓還有幾分相似,手拉手出現的人前時,常被人認作是親姊妹。

王嬪只當是兩人的姊妹緣分,心裡待李氏也是親姐姐一般。

想著方才太后情急之下問出的那一句,王嬪卻是胸口“撲通”、“撲通”地,心要從嗓子眼裡跳出來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的固倫淑慧長公主?

那位公主,先後嫁了兩位駙馬,卻是命運多艱,做了半輩子寡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