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於康熙末年小說筆趣閣>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五十四章 血親(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五十四章 血親(下) (2 / 3)

她親自端了酒壺,給端嬪滿上酒,道:“我的老姐姐呦,這是哪一齣?這青天白曰的,哭啥啊?又是哪個不長眼的欺負了你不成,跟我說,看我不揭了他的皮!”

端嬪一邊摸了淚,一邊說道:“再過半個月,就是端午了,端午過後就是十一阿哥的生祭,這轉眼都去了二十年。要是十一阿哥還在,如今怕是兒子都要娶媳婦了。”

畢竟是自己個兒身上掉下來的肉,聽提及夭折的三子,宜妃心裡也有些難受,將酒盅送到端嬪手中,道:“老姐姐,還提這個做什麼,讓人跟著難受?你放心,五阿哥那邊有太后,本宮不好做主,小九那邊五個兒子,往後挑一個給你做孫子,姐姐百年後總讓姐姐能吃上香火供奉就是。”

五阿哥自幼養在太后宮,大了後也是多親近那邊。

太后對自己拉扯大的這個孫子也是格外寵愛,從孫子到重孫子的事老人家都要張羅張羅。所以,宜妃這個生母,才說做不得五阿哥的主。

“這話當真?”端嬪卻是有些不敢相信。

老人家在宮裡大半輩子,多是孤零零的,如今晚景淒涼,看到別人有子有孫,也是打心眼裡羨慕。

聽了宜妃這一句,如何不讓人意外與期待。

宜妃卻是不著急回話,看了看那酒盅,笑著說道:“姐姐先吃三盅,本宮再說這真啊假的!”

端嬪本就嗜酒,聽了宜妃這句話,立時幹了一盅,也不等別人給倒,一手酒壺,一手酒盅,自斟自飲,又連著喝了兩盅……酒過半酣,端嬪的舌頭已經是直了,絮絮叨叨地說個沒完。

宜妃揮揮手,打發屋子裡服侍的人下去,給端嬪夾了口菜道:“老姐姐,你是在萬歲爺大婚前進宮的,見識過元后娘娘的尊榮。都說萬歲爺心裡對這位娘娘最是情重,我卻是進宮晚了,沒有得見娘娘。”說話中,帶著幾分惋惜:“元后娘娘薨前,後宮子息不繁,想來這也是萬歲爺專寵中宮所致。”

後邊這一句,卻是爭著眼睛說瞎話了。

康熙元后孝誠皇后是康熙十三年誕下二阿哥後薨的,但是後宮中已經生了五、六個皇子,三、四位皇女,只是多夭折,站下的少,沒有序齒罷了。

宜妃心裡尋思的,是會不會因當年元后嫉妒,無法容人,所以萬歲爺才將懷孕的宮人送出宮去,請固倫淑慧長公主照顧。

固倫淑慧長公主康熙初年就成了寡婦,太皇太后憐惜,多次接了她回京小住,沒幾年就定居京城。

這個曹寅之妻李氏,不僅太后看著有幾分眼熟,就連宜妃瞧著也是有些眼熟的,覺得她影影綽綽的,有些像榮妃所出的固倫榮憲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是諸位皇女,相貌最肖似萬歲爺之人,因此格外得萬歲爺寵愛。

李氏,莫非是流落在民間的皇家血脈?

提起陳年舊事,端嬪的神色有些迷離,待聽到最後一句,卻是擺擺手,道:“這句話,卻是好笑,想必皇后娘娘在地下聽了,也要覺得委屈。”

“哦?”宜妃又給端嬪滿了一杯酒,道:“莫非這位元后娘娘真如萬歲爺稱讚的那般,最是賢惠?”

“不賢惠又如何,不過是個擺設罷了!她也不好過,戰戰兢兢的,就怕那個位置坐不牢!”端嬪帶著幾分感觸道:“萬歲爺……是有兩年沒有掀牌子,卻不是為了皇后娘娘。說起來,我還要感激皇后娘娘,要不是娘娘使人安排,萬歲爺也想不起我這個人來。就是那一次,我懷了二格格,到底是偷來的,不到兩生曰就沒了……”說到最後,又是“嗚嗚”地哭起來。

宜妃聽了這話,卻是同自己個兒心中所想的對上,按捺住歡喜,勸酒道:“姐姐喝酒,人生百年,就是一轉眼的功夫,不過是命罷了。”

端嬪又喝了一盅酒,道:“可不是命麼,長得再好又如何,受皇帝專寵又如何,還不是逃不過命數,說沒就沒了。在宮裡待了十來年,連個正經名分也沒熬上,還是萬歲爺念舊情追封的。聽說原是要效先皇舊事,追封為後,到底被兩宮太后攔下,只得了個妃號葬了。因這個,皇后感念兩宮太后的情分,好生地孝敬了幾年,她卻也是個福薄的……”

宜妃聽得有些迷糊,既是宮眷所出,那李氏為何在宮外長大?

孃家是包衣李家,婆家是包衣曹家,都是皇上心腹。加上這些年,皇上對曹家的偏護,要說這其中有門道也說得清。

端嬪已經探過脖子,神秘兮兮嘀咕道:“有些話,卻是連做夢也不敢說的,你曉得是什麼麼?”

宜妃搖了搖頭,露出幾分好奇來:“是什麼?到底姐姐年長,是見了市面的。”

端嬪用手捂了嘴,面上露出幾分驚恐之色,道:“不能說,不能說,當年殉葬的宮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這可了不得,是要人姓命的。”

宜妃見她如此,收起好奇之色,轉了其他話題。

端嬪醉得迷糊,見宜妃不問,反而有些憋不住,小聲道:“我同你說,你可千萬別告訴旁人去!這是說不得的事兒。”

宜妃點點頭,就聽端嬪壓低了音量說道:“那位不是病故的,聽說是皇后動了手腳。她心裡害怕,那位是蒙古貴女,又有兩宮太后與皇上的寵愛。雖是在宮裡待年,原是要封后的,因皇上年幼,輔臣權重,這才納了赫舍裡與鈕祜祿家的姑娘為后妃。待到鰲拜倒臺,皇上親政,這後宮也就成了擺設。那位卻是連皇貴妃都不稀罕,請太皇太后給指了親事。這懿旨都發出去,到底沒有嫁出宮。後來,卻是就沒了……過後有流言出來,太皇太后震怒,擊斃了百十來個宮人,才將事情壓下來,其中還有個嬪……”

宜妃已經是聽得目瞪口呆,端嬪卻仍是喋喋不休,道:“愛新覺羅家出情種,先頭的老老皇爺與老皇爺,都是如此。皇上也不外如是,可憐皇后卻是揹負了虛名,倒是相敬如賓,實不像是夫妻。”

宜妃聽著,卻是有些不信了,道:“怎麼會如此?要不是夫妻情深,皇上也不會偏疼二阿哥,早早地立了太子不說,還親自教導,這又怎麼話說……”

“這卻是不曉得了,有說是皇上想要親征,所以立下儲君以防萬一;還有說太皇太后主張要回駐滿洲,留下太子這這邊監國;還有說是皇上對皇后之死心存愧疚就是那位蒙古貴女,聽說拒絕做宮妃後,被太皇太后收為養女,這名分卻是高了皇上一輩了……皇上卻也是不顧及這個,到底最後追封了一個妃號……”端嬪大著舌頭說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