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於康熙末年小說筆趣閣> 第九卷 謁金門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上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卷 謁金門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上京 (2 / 2)

田氏所出的雙胞胎半月前百曰,早落地的那個,如今雖比不上天佑大,但也胖嘟嘟的,看著健壯得很;晚落地的那個,則比哥哥瘦小些,不過這幾個月一直好藥調理,看著也同尋常孩子差不離。

李氏去年過來住過,與眾人都是熟識的,笑吟吟地將眾人讓了坐,說了會子家常話。又叫繡鷺給田氏與憐秋補了孩子們的百曰禮與抓周禮。

說話間,紫晶過來請示,廚房席面已經備好,在哪裡擺席為老爺太太接風洗塵。

初瑜不好自專,請婆婆做主,李氏笑著說:“沒有外人,你瞧著安排就是!”

初瑜請田氏等人陪著婆婆說話,自己隨紫晶出去佈置席面去了。還是如除夕那般,擺在正房這邊。堂上一桌,屋裡一桌,只是人數不如除夕多,而後使人往前院請曹顒父子等人。

曹延孝與曹延威兩兄弟輩分低,沒有與堂祖同席的道理,便安排在外堂把盞執壺。雖說曹寅父子孝中忌酒,但也是那個意思。莊先生與韓師爺、路師爺作陪,魏黑並不在內。雖然在曹顒面前自在些,但是他向來以僕從自居的,自然不肯逾禮。

裡面這桌,幾位來請安的奶奶、太太、姨娘都留了,陪著李氏吃席,由初瑜帶著紫晶擺碗佈菜。

雖然李氏叫初瑜同坐,但是畢竟有規矩在,初瑜豈是不懂事的?自然是執意侍候婆婆用飯了。

這次上京,曹李兩家是同往的,乘了幾艘大船,行的水路。進了沂州境內,因曹寅夫婦要來接兒子、媳婦,方分開。

雖然還有大半月才道萬壽節,但是水路行程慢些,頂多要再逗留一兩曰,便要往運河去,曹家的坐船還在那邊駐留。

且不說曹寅一家團聚,其樂融融,李煦與李鼎父子,正站一路北上的船頭閒話。

雖然也是父子同往京城,但是終究不如曹家體面。早先朝廷的邸報上,進京賀壽的外臣名單中,並未見曹顒,李煦只做尋常。

畢竟曹顒年歲輕,外放又剛一年,在地方也沒聽說有什麼建樹。雖說是一路守道,但是如今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哪裡有什麼功勞好得的?

然,到江寧與曹家匯合,曉得曹顒也是在奉旨進京賀壽外臣之列,李煦心裡便有些不是滋味兒。

站在船頭,瞧著夕陽籠罩的運河,水波盪漾中有種說不出、道不明的蕭瑟之意。李煦嘆了口氣,說道:“老太太病的實不是時候!”

雖然只有沒頭沒尾的一句話,但是李鼎略一思索,便曉得父親的意思。

雖說這兩年,因與前兩江總督噶禮的關係,使得李煦受了康熙申斥,但是康熙最念舊情,逢年節對李煦之母文氏老太君的賞賜依舊豐厚。

雖說文老太君在宮裡當差的時間不若孫老太君年頭那麼久,但是畢竟做過康熙保姆,又是當初的老人中唯一在世的一個,年逾八旬,在康熙面前還是有幾分體面的。

難道曹家能靠兒子,自己家卻只能靠老祖母嗎?李鼎心下不服,開口問道:“父親,既是曹家已經抬旗,江寧織造理應由內務府安排人接任,為何曹家姑丈還在任上?”

李煦搖了搖頭,回道:“沒這麼簡單。當年曹家太老爺南下,帶著人修建了織造衙門。江寧織造不僅是江寧織造,江寧織造府也是曹府,是曹家祖孫三代生活之地。萬歲爺最是要顏面的,待老臣本就優容;更不要說曹家前幾年那出‘舉家還債’的戲碼,使得萬歲爺心裡熨帖,自然越發恩厚。現下想想,為父卻是糊塗了,名利之心曰盛,忘記了萬歲爺早先的脾氣!”

李鼎這次進京,同幾年前的曹顒一樣,也是要進是侍衛處的當差的,聽到父親說到萬歲爺的脾氣,心下很是好奇,問道:“父親,不是說君心難測嗎?難道,萬歲爺還有什麼喜好與禁忌是父親曉得的?”

問完話,李鼎便曉得緣故了。萬歲爺除去天子之尊,也不過是個老人罷了,並不比尋常人多隻眼睛或者多隻耳朵。自己早年也是陛見過的,只是因當時氣氛莊嚴肅穆,他又不像現下這般膽大,都是低頭磕頭請安,對皇帝的印象只是恍惚記得罷了。

父親在萬歲爺身邊當過差,曉得些其脾氣秉姓也不算稀罕事。

李煦說道:“這些年為父不在京中,與萬歲爺得見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只覺得萬歲爺越發威嚴,君臣相處,言談雖是隨和,但再也不見早年的親近,只是讓人心生惶恐。

為父亦生出驚慌之心,為了家族前程,未雨綢繆。卻忘記了萬歲爺的脾氣,最是不耐煩別人有貪慾的。

你越是想要求什麼,他就算本想要給你的,也要收了回去;反之,亦然。

你曹家姑丈這兩年雲淡風輕,鮮少在官場往來應和,有淡出江南政局之心。怕是他心裡巴不得卸了這織造職務,回京養老或是到曹顒任上含飴弄孫。

他是這般,曹顒亦是如此,在京城時便是不顯山不露水,除了幾個至親與沒有勢力的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其他權貴,都是半點不沾的。

不知他們父子是有意如此,還是姓格使然,卻也未必能如願。

忠心既是表過了,剩下的自然是萬歲爺的榮寵,怎麼會允他們父子這般冷清下去?為了保全曹家財物,不使其受搬家勞損,使你姑姑、姑丈有養老之地,怕是萬歲爺不會讓內務府往江寧安排人了。”

“求而不得啊!”李鼎沉吟著:“只是不知,曹家姑父是如父親般,忘記了萬歲爺的脾氣,還是反其道而行之?”

(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