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驗毒
這樣的好東西,門派內自然會有留存。
這樣的好東西,在山門內上躥下跳的哼哈二兄弟自然是不可能沒聽過、沒見過、沒嘗過。
在初次入口之後,這兩兄弟就被這一老張們藏了很久,一直不捨的拿出來讓他們嚐嚐鮮的好東西,給迷的神魂顛倒的。
死纏爛打、生磨硬泡,反正在這倆皮猴子用盡了辦法、想盡了主意、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之後。
終於,讓他們給弄到了這甜蜜的東西的來歷:
“原來是火晶蜂的蜂蜜,在後山就有。”
陪同著這勾人神魂的東西一同弄到的,還有就是全套的採集手段、注意事項、收集到蜂蜜之後的儲存方法,以及進入後山的許可權。
不過,附帶的,這兩兄弟也被安排了一個為期六十年的養蜂、採蜜,還有看護好百花谷的重任。
不覺有異,倆兄弟準備好傢伙事兒,興沖沖的進後山、興沖沖的入谷、興沖沖去採蜜。
然後,沒多久,這兩個要被火晶蜂給蜇的看不出原型的傢伙,顧頭不顧臉的逃出了山谷、丟盔棄甲的衝出了後山、大呼小叫的跑去了交任務給他們的長老房間。
最後,足足養了三個多月,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的哼哈二兄弟才明白,採蜜技巧,那是需要分人的。
不要以為長老們輕描淡寫的講述出方法,自己聽過之後就能順利的採集到蜂蜜,那是他們修為高,而且和火晶蜂王有交情。
換了他們兩個愣頭青、生瓜蛋子過去,火晶蜂們管你是誰啊,想要蜂蜜,得先把“蜂們”伺候好了再說。
沒有沒十年八年的精心飼養,沒有一番沒日沒夜的照顧,然後再經過火晶蜂們佈下的考驗,想要蜂蜜,門兒都沒有。
火晶蜂的蜂蜜那是什麼,是隻有火晶蜂的蜂王才有資格享受,一年也出不了多少的山間奇珍。
隨隨便便就能讓人拿到?
你想簡單了。
吃了虧,受夠了苦頭的哼哈二兄弟自然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任務已接,只能繼續做下去,不說別的,吃一次久久不能忘懷的那種味道、還有兩兄弟從來沒有認慫過的表現,也不會讓他們輕易的退卻。
不就是是幾十年時間麼,不就是養蜂麼,看小爺兩個順順利利的把蜂養好、然後威威風風的拿到大罐的蜂蜜,到時候羨慕死你們。
想法不錯,也有雄心壯志,但過程不堪回首、結果差強人意。
反正在那六十年的時間裡,哼哈二兄弟吃盡了苦頭,歷盡了磨難,最後才堪堪拿到加在一起不到小半罐的十來個玉瓶的火晶蜂蜜。
在這個過程中,幾乎天天都要被蜇的哼哈二兄弟足足浮腫痛癢了二十年,然後換來了普通火晶蜂對他們的認可。
接下來,又是二十年的蜂王折磨,這兩英俊的小夥子只能天天頂著一張“胖臉”招搖過市。
沒辦法,狡猾的蜂王只蜇臉,不管其他,求都沒用。
每天只要露面,準時定量的一人兩下,然後蜇玩蜂王放工,等待著享受倆“小胖墩兒”的服務,而哼哈二兄弟則是擠出誰也看不出的笑臉,像是伺候親爹一樣伺候著這幫讓他們牙癢癢的可惡傢伙。
被蜂王蜇多了,自然也就見識的多了。
在一次百花谷中跑進了一頭妖獸,哼哈二兄弟也拿它沒辦法,正要回山求救的時候,無聊跟著哼哈二兄弟、監督著他們做事的火晶蜂王出馬了。
紅光一閃,幽香飄過,等哼哈二兄弟清醒過來,在定神望去,先前還在百花谷中耀武揚威的妖獸,此刻已經渾身浮腫、雙眼泛白、口吐白沫的躺倒在地。
而哼哈二兄弟鼻中所嗅到的幽香,在隨後的詢問裡,他們也知道了這就是火晶蜂王的真正攻擊手段,是與先前欺負他倆的那種完全是兩種東西。
帶著好奇,半年之後的某一天,兩兄弟在用偷來的蜜酒灌醉了火晶蜂王之後,終於成功的每人享受到了那麼輕輕的一蜇。
剛剛破皮,沒有深入、也沒有釋放,只是隨意的蹭了蹭,在響徹整座山門、殺豬一樣的雙重嚎叫之中,哼哈二兄弟的白痴行為驚動了整個山門,被所有道友們笑話了一百多年,到現在有些性格活泛的長老和前輩們還津津樂道。
當然,他們也如願以償的享受到了長達六年的貼身服務,然後又是六年的痠麻酥癢。
要不是山門內本身就備有解藥,火晶蜂王也根本沒打算蜇他們,這倆皮猴子早就一命嗚呼了。
在後山寒冰洞裡,到如今可都還凍著蜂王一直沒有原諒的那隻妖獸身體。
就因為如此,在時隔上百年時光的現在,當哼哈二兄弟再一次的聞到熟悉的味道、勾起了心中那一段再也不願意記起的往事、重複的經歷之後,才會有現在的這種大驚失色的慌張表現。
兩人互視一眼,也沒有避開其他人,交流從兩人身邊傳出:
“老大,怎麼辦,這東西怎麼會出現在外面的蜂妖身上,雖然味道很淡,而且和以前聞到的不一樣,但我敢肯定,覺得是一樣的毒。”
哈哈愁眉苦臉的向哼哼發問。
沒有馬上回答,哼哼從袖子裡摸出一根晶瑩剔透的細針,在輕輕的刺破了一名隊員的山口,取出耐心的觀察了幾秒針上顏色的變化之後,才語氣沉重的回答道:
“沒錯,弱了一些,但還是蜂王的毒,估計是我們先前丟出的蜂蜜惹禍了。”
一聽是因為自己三人惹出的麻煩,也突然想起不久前的那瓶蜂蜜,本就焦急的哈哈更加急躁了:
“咋辦,解藥只有山門有。不過他怕是抗不了多久,現在回去拿解藥,在時間上來得及嗎?”
手中緩緩轉動著細針、看著透明的針體已經開始發黑的哼哼,在聽到師弟提起回山門拿解藥的想法之後,在第一時間否定了哈哈的提議:
“時間不夠,而且毒性不同,即便取回解藥,估計也不能完全對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