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類似於‘某某的全部權益以方年先生及其家人為受益人的信託基金持有’這樣的形式出現。
雖然持股比例下降了,每股價值也降低了,但持股股份上漲了很多,總價值約莫漲了12~15%。
此外,沈尼爾特地來一趟申城,也順便參與了頭條的A輪融資。
頭條的A輪融資依然由前沿天使領投,影響力基金、紅杉資本、晨興資本等機構跟投。
投後估值2.2億美元,融了2000萬美元。
雖然方年沒出面,但關秋荷代表前沿天使出了面。
頭條的價值,沈尼爾看得分明,劉芹等人也看得分明,但能上船的不多,方年雖然不在,說了算的卻依然是方年。
順便還有個有意思的事情。
頭條的崛起,以及迅速鋪開的戰略覆蓋,讓一個在京城知春路創業的人,失去了全部的夢想。
這件事情經由美團王興等人傳了出來,最終自然而然落到了方年的耳朵裡。
那位名為張火星的創業者很是想當面請教方年。
因為多少還有點人脈資源的緣故,張火星也隱約知道,頭條商業藍圖的規劃者並不是創始人,而是在幕後的方年。
而他張火星,私底下則被王興等人打趣:你小子居然敢在方總開闢一個賽道後去比商業佈局上的眼光?
如果更早些時候傳出訊息,方年倒是可以見一見張火星,但現在前沿都低調發展了,方年也就熄了心思。
身為資本巨鱷,一手締造了能呼風喚雨的影響力俱樂部,中國最成功的投資人,方年無懼任何人在任何賽道上的任何形式的競爭。
最起碼在國內,一個新創業者想要發展壯大成為知名大企,都無法避開方年這個名字在資本界的影響力。
除非……
馬傑克、馬珀利這類當過國內首富的人攜巨資重新創業。
否則即便是雷軍這樣的大佬,創業也避不開方年這個名字。
資本,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
有好的創意有好的執行力,要燒錢了怎麼辦?
學菊廠號召員工投資公司?
想想苗為去年差不多這時候著急忙慌跑來申城制止前沿發行虛擬股吧!
沈尼爾等人現在可太明白方年給影響力俱樂部帶去的是什麼東西。
最起碼那不是錢能換來的。
…………
稍晚些時候,陸薇語翹了個班兒回了君庭。
下午方歆小朋友就如願以償的跟著方年、陸薇語去了香港。
幾日後。
積體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前沿方面由吳伏城代表出席。
這次方年沒再去京城。
在會議上,吳伏城並未作代表發言,風頭是中芯、龍芯、上微電等幾家公司的。
相關的媒體報道也基本沒提到前沿。
不少吃瓜網友在各自常逛的社交平臺表示,前沿真是可惜了得。
差不多同一時候。
頭條和A、B兩站、輕聊等達成戰略合作框架。
一同更新或推出了上十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