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軍一戰就攻下了泗水,甚至連渡淮的碼頭也找到了,被趙構選作行都的揚州城,已經處在中軍的嚴重威脅之下。
因為趙構停留在揚州,各地的難民也大量湧進揚州城中。
聽到泗水陷落的訊息之後,揚州城內居民立即惶恐起來。
朱勝非向趙構建議,要他趕快渡江南下。
黃潛善和汪伯彥卻留戀於揚州的繁華、熱鬧,捨不得立即離開,他們還幻想著中軍或可幸而不來,因而向趙構建議說,再在揚州稍停若干時日,待聽取戰報如何後再作決定,並嚴厲禁止官民談論前線情況,嚴厲禁止官民們搬家避難。
不過——
黃潛善和汪伯彥也不是一點防禦措施都沒弄。
黃潛善迅速調集十七將,讓他們去堅守各個險要之地,將揚州團團保護起來。
當初王安石變法時,為了富國強兵,王安石改制變法,推行了很多新政,而將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將兵法總得來說就是兵制改革,具體就是把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編制,改為將、部、隊三級編制——即每一將置正、副將各一人,選派有武藝又有戰鬥經驗的軍官擔任,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凡實行將兵法的地方,州縣不得干預軍政。
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素質和戰鬥力。
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弊端。
作為強兵的措施,
將兵法的核心內容其實也是整頓軍隊,那時王安石一方面實行將兵法,另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併軍營。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手段便是省兵,那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和平裁軍——為了淘汰弱者,部隊對禁軍和廂兵進行了全面考核,那些身高不合格、體能不達標,通不過的,一律淘汰,逐級下放,直至免為平民。而農村保甲中,有武力高強者就可以破格選進軍隊,無論做什麼工作,發給工資先。
而軍隊部署完畢,士兵即不再隨意調動,各部並配置固定的將領,讓大家彼此熟悉,打仗時才能得士死力。更重要的是,將領的權力得到了增強,各專軍政,州縣不得關預。
將兵法節省了大量軍費不說,還大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士氣大振,以至於一時名將盡出。
由此,也造就了一批百戰驍勇之師,以至後來宋軍對西夏戰爭中,屢屢出現以少勝多的戰例,竟然出現了以不滿千人卻擊殺賊軍數萬的非常戰績。
當時,王安石以將兵法全面整頓軍隊,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大宋軍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因為大宋軍事力量增強,人猛馬壯刀槍鋒利,使得之前長期欺負大宋的北遼,也心生畏懼,大宋王朝一轉身,從被人欺負而變成了準備欺負別人。
這種轉變,是建宋以來百年所未有過的故事。
如此,將兵法便在北宋王朝盛行起來。
李綱為趙構整軍,運用的就是將兵法,具體就是裁軍,設定戰將。
只可惜,李綱的工作還沒完全乾完,就被趙構給罷職了。
後來,趙構讓黃潛善接著搞將令法。
可一來黃潛善沒有李綱的能力和魄力,二來黃潛善的心思全都放在了爭權奪利和享受上根本沒有放在實施將兵法上。
結果,南軍的將兵法可以說是徒有其表。
放到此時就是,明知道中軍已經南下,可接到黃潛善命令的十七將,卻磨磨蹭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