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羈是王澤貞的孫子。
王澤貞是一個傳奇商人。
據說,王澤貞最早是水賊。
後來,王澤貞賺到一些錢之後,搖身一變,變成了商人,專搞國際貿易,在大宋、高麗、日本之間做買賣。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王澤貞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還有人說他是高麗人。
不過——
王澤貞對外,至少是在大宋時,說他自己是純正的中國人。
這王澤貞到底是哪國人,就不去深究了,總而言之,這王澤貞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大海商,他的王氏家族在東海航線跑了五六十年的商。
(這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到了宋代,這條航線的國際貿易更是達到了鼎盛。)
當初,韓擎釋出懸賞令不久,就引起了王家當代家主王澤貞的孫子王羈的注意。
從王澤貞開始,經過了五六十年的發展,王家的海上貿易做得越來越大。
可以說,在東海航線上,現在已經沒有比得過王家的海商了,其家堪稱北商中的魁首,在北商中有領導地位。
既然是魁首,既然有領導地位,王家就不能不會商人計深遠,畢竟,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說得簡單一點,朝廷的政策好,所有海商都受益,反之,所有海商都倒黴。
王羈這可不是杞人憂天。
要知道,儘管這個時代商品經濟發展是空前的,市場繁榮,作為商業主體的商人大量增加,但是從政府、官員與商人的關係,從這個時代關於科舉、輿服的規定看,商人仍處於社會的底層,受到政府和管員的任意壓榨、剝削和束縛,並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
說到底,這個時代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樣是實行的是重農輕商的政策,商人為士農工商之末,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之下,其地位肯定是不會太高的。
而且,往往富商都是高官的錢包,高官缺錢的時候,就會以聯姻等等方式,從富商那裡巧取豪奪。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這個時代社會賤商人,商人的地位依然不高,但因為這個時代對商人的管束沒以往的那些朝代那麼強烈,商人已經可以透過和官員聯姻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甚至,一些商人都能娶公主、郡主、縣主——宋朝駙馬、郡馬極其兄弟子女都不得科舉入仕,沒人願意娶,除了嫁給被鄙視的武將家族之外,很多都嫁給商人。
這相比於以前朝代,商人後代不可以科舉,商人不得穿“絲綢”,凡豪商巨賈家產申報不實就要充公等等規定,一旦國家缺錢就會開始用各種理由抄一波家,已經是很大的改變了。
所以,總體來說,這個時代的商人,還是很幸福的。
作為豪商巨賈,王家自然是希望延續這種幸福,更希望能擴大這種幸福,而不是身家財產沒有任何保證。
可很多事,不是王家這些出於社會最底層的商人能左右的,國家大策哪是他們能改變得了的?
尤其是在這樣的亂世,這樣的改朝換代的亂世。
所以,見韓擎釋出懸賞令,王家當代的族長王羈立即就像抓住了一道免死符一般,在第一時間就派遣家中優秀的子弟帶著五萬石糧食和一萬兩金、十萬兩銀與朝廷接觸。
讓王羈欣喜的是,朝廷當即給王家的那個子弟封了從八品的宣議郎,並在收了王家的一萬兩金、十萬兩銀後給了王家二十萬元的紙幣。
紙幣什麼的,王羈看得不重,但朝廷給他王家子弟實打實的封了個文官,這才是王羈最看重的。
不久,韓擎又釋放出來了成立商部和錢儲部等明顯的親商訊號。
王羈坐不住了,他親自來到京師求見商部尚書秦檜。
知道王羈其人是北商魁首的秦檜,沒有擺官威,而是選擇親自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