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不怕兩家公司最後鬧得難分難解?”
等任大佬走了好一陣,汪貴林才問謝凱。,
之前他們商量的,可是等到一定程度,才讓兩家的業務交叉,形成內部競爭,避免一家獨大。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是?反正不管誰發展起來,都是咱們自己的產業。我們的目的是發展,他們也是,只要一直保持競爭就好了”
“可技術呢?”
“這就是關鍵,我們提供技術支援。當然,他們兩家肯定會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這不也是我們希望的?”謝凱倒是並不在意這事兒。
估計到最後,依然是那個結果。
兩家公司的老大的性格都註定了結果。
合併,可能實力更強,但是也會出現很多意外的結果,這是現在不能不考慮的。
只要發展起來,國外肯定不會容忍,各種搞事兒。
華為當年發展勢頭迅猛,在智慧手機市場上眼看就越來越強悍,蘋果都沒法抗衡,然後,其他的手段就出來了。
什麼影響美國國防安全,什麼穀歌不允許華為使用他們的作業系統什麼的
那些手段,極其噁心。
如果從一開始,華為跟中興兩家企業就表現出你死我活,等到那時候,不用華為,可以用中興嘛再說了,兩家都不用也沒關係,反正從一開始就可以由紅旗集團下屬的研究團隊搞作業系統。
現在就開始佈局,花二三十年,有自己的系統可用,也就不怕被人卡脖子了。
搞晶片,謝凱同樣是這樣想的。
現在開始搞,哪怕效能差一些,基礎鋪好了,也就不是問題了。
國內晶片生產廠因為長虹的彩電市場份額擴大,也在不斷被整合。
謝凱可沒有忘記收購國內最早引進晶片生產線的742廠,這是他之前定下的第一個小目標。
到現在,其他各種目標完成了很多,這個小目標依然沒有完成。
這已經成了謝凱的執念。
如果他願意,現在很容易,可他不願意去花費更大的成本。
742廠早就已經不如原本的紅火了。
晶片甚至是求著客戶採購。
可謝凱覺得,還能再等等。
太白無線電廠裡面搞出來的二手裝置,讓紅旗集團拿到了這些裝置的測繪圖,這幾年一邊手工生產這些頂級裝置,一邊在改進,提高生產精度。,
需要的就是時間。
“華為也要進入通訊基礎裝置領域?”侯總看著謝凱,不理解謝凱怎麼想的,“難道一開始建設在一起,就是為了內部競爭?”
對於華為的廠區就修在中興旁邊,他倒不是很在意。
中興到現在,一年銷售額都已經突破了十億。
原本歷史上的這時候,銷售額還沒破億呢。
特區拿地,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紅旗集團下手早,之前就拿下了上萬畝的地。
中興建設的時候,就挨著凱盛不遠。
現在華為的工廠、技術研究中心,則是建設在中興旁邊。
“不,這一區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配套比較齊全。良性的內部競爭,有利於公司的健康發展。”謝凱看著侯大佬,這位學霸,並不是非常在意華為的競爭,“侯總,咱們需要的,不僅是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