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到張三心中所想之後,張飛隱隱明白了皇甫嵩不讓他上戰場的原因,理解了在皇甫嵩麾下長久待過的關羽為何對皇甫嵩這般推崇。
他開始學著關羽的樣子,關心起了身邊的同袍。
有老兵在軍中二三十年,鬢生白髮,卻不願離開,只因他離開後連個去處都無。張飛聽說,此前有個年輕的新卒待之如父,還說要以後為他養老,但可惜,這個新卒死在了隴西。張飛聽說此後老兵逢戰便衝在前頭,不知是真不怕死還是畏懼將來孤苦伶仃的老死。
有新卒被補充進來,其人在三個月前卻是連刀甲弓箭都沒碰過,只因成丁之後,官府遣人來招,其在名錄之上,不得不來,匆匆訓練之後便被派了過來,此人最期盼的便是早點打完仗,安安穩穩地回家娶個新婦。至於軍功之類的,自是不做他想。
關心之餘,張飛依舊日思夜想著期盼上戰場立下戰功。
但戰爭可能未必如他所想那般到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對於總管涼州戰事的皇甫嵩來說,張飛之事,稍稍關注一下也就足夠了。
他心心念唸的,還是在於平復涼州。
皇甫嵩並不知道在數千裡之外的雒陽,即將有一大幫朝野士人對為籌集軍資而設的均輸法展開辯論。
但他知道,這場自中平元年冬開始,持續了六七年的涼州叛亂,終於在今年得到了名義的平息。
在將韓遂傳首涼州各郡後,漢軍攜著軍勢,無論是羌人還是與羌人勾連的本地漢人豪強們,反抗之心為之一息。
皇甫嵩一邊宣揚朝廷善待涼州漢羌的新策,一邊打擊頑固不肯悔改的羌人部族。
和帝永元五年孝廉改制,從最開始的郡國歲舉兩人,改為根據人口來定孝廉人數,每二十萬人歲舉孝廉一人。
涼州士人在這方便是吃著大虧的。
即便是涼州人口最多的漢陽郡,在冊人口也不過十萬有餘,只能兩年舉一個孝廉,至於涼州其他人口不足十萬的郡,只能三年舉一個孝廉了。
但現在,公府給出額外的徵辟名額,用以彌補涼州孝廉名額的不足。前者滿足了本地漢人們需求,又有韓遂作為殺雞儆猴的雞。
具備影響力的本地豪強已被拉攏,人數最多的羌人和現今還沒多少存在感的氐人本就備受漢人豪強的影響,他們不是天生的反賊,大都只想好好活下去。
傅燮經營數年的名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皇甫嵩領兵至涼州作戰的第二年,各地的羌人部族們或是首領親來,或是派遣子嗣,紛紛投誠。
現在涼州的局勢已經逐漸明朗起來,剩下的涼州大勢力,只有一類了——以盧水胡為代表的雜胡。
經年的戰亂連同過去漢家對河西治理的粗疏,讓盧水胡將張掖屬國及張掖郡等地當成了自己的自留地,原本被安置在張掖屬國和張掖居延屬國的歸降胡人多被其吸納,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雜胡們的主體。
這些雜胡對漢人有一定了解,在皇甫嵩的兵鋒抵達張掖郡後,縱有不滿,卻還是學著羌人的樣子奉上不知幾斤重的忠誠。
但面服心不服。
此輩,正是皇甫嵩的憂慮了。
向來對胡人有疑心病的皇甫嵩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一旦他率軍離開涼州,這夥肆意慣了的雜胡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恢復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