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勉泰大師的表情很凝重,認真細緻地對小佛像進行整理著,經過他一番專業的洗、刷、擦、拭,小佛像煥然一新,露出黃金色澤來。
張勉泰大師終於停止了工作,滿意地端詳著小佛像。
旁邊的禿頭漢子忍不住,問道:“張大師,這是什麼年代的佛像,大約值多少錢?”
眾人都豎起耳朵,用心聽著。
張勉泰有些肯定的說:“這尊黃金小佛像,是南北朝南朝梁朝時的作品,距今大約1500多年了。”
眾人大都譁然驚歎,禿頭漢子卻有些懷疑,說道:“本來我們應該相信大師的,但大師有什麼依據,那麼肯定呢?”
張勉泰大師點點頭,繼續說道:“不錯,問得好。我們做這一項的,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據,要嚴謹認真,依據事實,不能空憑想象。”
說到這裡,他將金屬小佛像倒轉,指著佛像底座說道:“你們看,底座刻有:大通三年造。大通正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年號,大通三年應該是529年,那一年,沉迷於佛教的梁武帝蕭衍自行出家當了和尚,當時,竟荒謬到要朝庭大臣出錢一億贖他回去,他還自稱為皇帝菩薩。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早年當皇帝還是有些作為的,但到後期,卻沉溺於信仰佛教,曾四度自行出家,又幾度要求朝庭贖回,當時大量興建了四五百座佛寺,大肆修造佛像。這尊黃金小佛像就是當時修造的。”
張勉泰大師又指著黃金小佛像的蓮花瓣底座說:“你們看,這兩頁蓮花瓣顯得較小,捲曲的形狀也略顯不同,這是南北朝時代特有的,其它年代的佛像的蓮花瓣則不是這樣的。還有,小佛像的眼也有點特別,這也是南北朝時的特徵,和其他年代佛像的眼神也有所不同。”
眾人仔細看了,確實如此。
和劉維一同過來的鑑寶大師馬衡和張雲鑑也接著看了,都同意張勉泰大師的結論。
最後,張勉泰大師對著李北辰說道:“至於估值,我可以替文軒閣作主估價500萬收購,並免除你的鑑定手續費用,這可能估價略低點,但你應該理解,因為我們老闆不在,所以我只能給出這樣一個略低點的合理價格。”
李北辰心裡很歡喜,連忙說道:“這個我能理解,在這裡,我還十分感謝張前輩的無私解惑。”
旁邊的貴公子劉維這時則和馬衡、張雲鑑兩位大師低頭商量了一下,然後,願意以530萬元買了李北辰的這尊金屬小佛像。
李北辰與劉維討價還價了一番,最後雙方同意以550萬元進行小佛像交易。
於是,雙方就在文軒閣當場完成了這筆交易。
李北辰將到帳的錢抽取了50萬要給張勉泰大師作為他的酬勞及支付文軒閣的費用。
但張勉泰大師說要和李北辰交個朋友,只肯領了20萬當作文軒閣的費用。
圍觀的人中,有個黑鬍子漢子問了李北辰:“小夥子,你是什麼原因選了這尊泥塑佛像的呢?”
李北辰呵呵笑著說:“我以為旁邊那青瓷敞口瓶那麼貴,這佛像在一堆的,價值也應該差不多,怎麼也應該值過三幾萬元吧,孰不知真的撿漏了!”
旁邊那禿頭漢子聽了,滿腦都是黑線。
其他的人聽了,有些也跟著笑了,也不知他們心裡是怎樣的吐槽。
交易結束後,旁觀的眾人大都懷著對李北辰羨慕的心情逐漸離開了,而那幾個之前對李北辰冷嘲熱諷的,心情更加複雜,妒忌恨皆有。
禿頭漢子就是其中一個,他暗暗悔恨著:“唉,剛才我為什麼沒有買這個泥塑佛像呢?五百多萬啊,就在眼前擦肩而過。唉,怎麼就讓這小子撿了漏呢,這小子真的踩了狗屎運。”
李北辰見眾人走得差不多了,也跟著向張勉泰大師告辭,兩人相約過幾天再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