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朝陽,你說你來廠裡怎麼也不跟我說一聲。”
陳懷愷的態度殷勤,胡其明猜到了他的心思,便對林朝陽說:“朝陽,你們先聊,我回樓上歇一會兒。”
“好。”
林朝陽應了一聲,等胡其明和張鑫炎上樓後,陳懷愷立馬湊上來,說道:“朝陽,合拍這事老胡跟我說了,凱戈這孩子不懂事……”
林朝陽笑著說道:“什麼懂不懂事的,他答應了西影廠,總不能食言。”
陳懷愷見他神色如常,問道:“那合拍的事……”
“再找個導演唄,我們也等不起啊!”
陳懷愷頷首道:“理解理解。不過要是換種方式你看行不行?”
林朝陽掃了陳懷愷一眼,以他對這條老狐狸的瞭解,肯定是給兒子爭取好處來的。
“什麼方式?”
“你們給《孩子王》投資一點錢,弄成合拍片怎麼樣?”
林朝陽一臉調侃的神色,“老陳,為了你兒子,你挖起你們廠牆角可真是一點也不手軟啊?”
“誤會了,誤會了不是?”陳懷愷連連擺手,一臉林朝陽把他小瞧了的表情。
“我的意思是你再投點。”
這回林朝陽徹底明白他的意思了,“你拿我當土財主了?”
陳懷愷一臉精明,“別人我不知道,你我還不知道嗎?財主哪有你有錢啊!投兩部電影算什麼!怎麼說也是你大侄子拍的電影。”
“我們搞合拍片,主導權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凱戈那電影有西影廠的投資了,我們去了不好相處。”
陳懷愷聽著林朝陽的口風,覺得這事有戲,連忙說道:“凡事都可以談嘛。”
“我就問你一件事,版權算誰的?”
“這……”
陳懷愷猶豫起來,他是老電影人,明白兒子跟西影廠合作在先,這種情況下版權肯定是人家西影廠的。
“你們要是能多投資點,我去跟西影廠談談。”
為了兒子,陳懷愷也是豁出去了。
當他說出這話的時候,林朝陽也在暗忖。
《孩子王》是根據阿誠的同名短篇改編的,《棋王》《樹王》一樣是阿誠規劃的“八王”之一。
但可惜的是他並沒有把這個寫作計劃執行下去,寫了三篇之後便戛然而止,這三篇也算是阿誠的巔峰之作了,發表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後世陳凱戈的《孩子王》拍出來之後因為節奏太過沉悶,在國內並不被看好,但還是被電影局推薦去了西柏林電影節。
西柏林電影節時任藝術總監莫里茲·德·哈德恩看完《孩子王》的樣片後對電影大加讚賞。
受到莫里茲·德·哈德恩這位西柏林電影節實權人物的看重,《孩子王》參加電影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甚至得獎也不是不可能。
結果陳大導不知道腦袋犯了什麼抽,突然變卦,臨時決定將《孩子王》送往法國戛納,參加金棕櫚的競爭。
最後的結局就是,一向浪漫的法國人根本欣賞不來《孩子王》,在電影節上還沒放映完就有觀眾退場。
不僅如此,最後參加電影節的記者們還冷嘲熱諷的給《孩子王》頒了個“金鬧鐘”獎,諷刺這部電影的沉悶。
更殺人誅心的是在陳凱戈毀約西柏林電影節之後,章藝謀帶著《紅高粱》征戰西柏林電影節,成功擒得金熊,載譽歸國。
曾經身後的跟班在被自己拋棄的電影節上拿到了他令他垂涎的國際獎項,那一刻誰也不知道陳大導內心面臨的是怎樣的崩潰。
憑心而論,《孩子王》的電影其實拍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