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娟把筆一扔,搖搖頭,嘆口氣,“唉,太難,三天發芽生根,存活時間估計四天,四天能長二十多厘米,速度已經非常誇張了。”
“咱們這已經是沙漠深處溼潤層最淺的位置了。”羅宏志補充道。
“還專門等了雨雲,種子浸泡誘發,播撒兩天內進行的人工降雨。運氣還那麼好,雨量21毫米,持續時間更是長達六個小時。”同來的另一位博士生繼續補充。
“結果。”時娟攤攤手,“還差一大半。”
所有所有的有利條件,統統想盡了。
還是不行。
前面第四次的時候,還試過無人機補水,駱一航調來了足足四百臺大型無人機,二十四小時連續補水。
奈何沙漠裡面蒸騰實在太快,人力根本無用。
老支書這幾個月一直陪著,駱一航他們不管什麼時候回來,隨時有飯吃,多虧了老支書幫忙。
這時候也在陪著,此時忍不住插了一句,“要不還用我們這些年治沙種樹的老辦法,深挖坑,深埋,灌水。”
駱一航搖搖頭,回答說:“您說的法子確實能種活,但是違背了我們培育馬蘭草的初衷啊。我們需要的是快速,大面積,大量成活,最好還能深入沙漠腹地,短時間將一大片風沙鎖住。”
“游擊隊那樣,深入敵後的。”老支書理解的特別好。
“對,深入敵後的。”駱一航笑道,“沙漠就是敵人,馬蘭草就是游擊隊,沒支援,沒寄養,全靠自己,在沙漠深處紮下根,站住腳,建立起沙推不進,風吹不倒的根據地。”
“好啊,好啊。”老支書聽得連連叫好,然後又連連搖頭,“難啊,難。當初咱們的游擊隊能深入敵後,那是有老百姓跟咱站一頭。沙漠裡頭可沒有咱這頭的,全是沙子。”
“咋沒有啊,水就跟咱是一頭的,只要能遇見水,游擊隊就能活。”羅宏志也加入了話題。
卻被時娟一個暴擊,“現在的問題就是遇不到水。”
唉,死迴圈了。
——
閒聊的功夫,駱一航已經作出了決定。
“又不是真的打仗呢,水不來,咱們送過去。”
“可是無人機灑水已經試過了啊。”時娟表示不理解。
“不是那種。”駱一航擺擺手,轉頭看向羅宏志,“之前讓你聯絡的鐵網冷凝,有結果了麼?”
羅宏志拿出記事本,翻到一頁念道:“我從寧夏沙坡頭沙漠試驗站水分平衡場得到的資料,使用金屬鐵網,每公斤材料每天能產出大概0.7升水。經過他們實驗,一平米鐵網,單層,鐵絲直徑一毫米效果最好,一平米重量7.85公斤。不算框架。”
所謂的鐵網冷凝,就是基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低溫條件下凝結成液態水的過程。
在沙漠等乾旱地區,夜間溫度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較冷的物體表面凝結成水滴。
鐵網作為一種導熱效能較好的材料,其表面在夜間可以迅速降溫,從而成為凝結水的理想表面。
進而收集到液態水。
駱一航計算了一下,指示羅宏志說:“宏志你留下,搭一座一百米乘十米的鐵網,以及相應的水收集灌溉系統,插管直接補充進沙土層。深度和工藝找之前來過的劉工商量,儘量機械化運作。”
羅宏志點頭應下。
而其他人,則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