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劉璋還真的猶豫了。
他心裡非常清楚,自己戰不過劉備。
先有張任一敗再敗,後有李嚴投敵,再打下去,唯有死路一條。
“主公,臣有話說。”這時法正站了出來。
“孝直,你有何話?”
劉璋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法正可不是來幫他的,早在半年前,他就投靠了劉備。這半年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劉備能接管益州。
法正拱手道:“稟主公,自黃巾之亂後,盜賊蜂起,天下不寧,劉備於亂世崛起,破黃巾、討董卓、南征北戰,殺敵無數。雖然屢次失敗,但從未放棄過匡扶漢室的理想。昔年曹操率領五萬大軍,攻打徐州,刺史陶謙不敵,廣邀各路諸侯救援。袁紹、袁術各用兵三四十萬,卻不敢前去,唯有劉備,以區區三千兵馬,迎戰曹操。試問主公,您有此膽識嗎?”
“劉備連曹操都不懼,他還懼誰?”
“現在他有諸葛孔明相助,麾下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皆為當世名將,擁兵十萬,鋒芒正勁,主公已經見識過他的厲害,有取勝的把握嗎?”
“與其等到他攻陷cheng都,報殺子之仇,不如主公開城獻降。一者,為漢室著想,將益州讓於劉備,好讓劉備有能力討伐曹操。劉備素來仁義,忠誠於漢室,定不會為難主公。二者,亦可保全益州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三者,主公效仿陶恭祖,必然青史留名,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主公,切不可以卵擊石,釀成大禍。”張松也出列道。
“你們兩個...。”益州主簿黃權出來大罵:“從張魯犯境起,你們就唆使主公,迎劉備入川,現在更是替劉備當說客,難道你們早就投靠了劉備?”
黃權在益州的地位,比李嚴還要高。
李嚴只負責管理cheng都,協助黃權掌管各郡事務。
而黃權才是真正處理益州內政的大臣。
“你們不要吵了,容我好好思量...。”劉璋慢慢起身,失魂落魄的離開。
黃權心急如焚,勸道:“主公,cheng都還有三萬將士,他們都願意為您征戰。益州各郡,更有十萬大軍,半月之內,即可趕到cheng都,您何懼之有?只要堅持五日,劉備必敗!必敗!”
黃權大喊了數聲,可惜劉璋已經走了。
張松陰陽怪氣的道:“黃公衡,你說我們歸降了劉備,有什麼證據?依我看...你才是心向劉備,你明知道劉備欲報殺子之仇,還慫恿主公抵抗。你想看到主公身首異處嗎?”
“你血口噴人!”
“你不也是血口噴人嗎?我反噴你一口,有什麼不可以?”張松耍起了無賴。
一旁的法正也跟著附和。
兩人口才出奇的好,又都是聰明人,抓住重點,直擊要害,將黃權說的啞口無言,最後氣呼呼的走了。
雖然孫乾沒有獲得劉璋肯定的回答,但是經過剛才的一番話,劉璋心裡已經動搖了。首先,他自己就覺得,益州軍戰不過劉備。長期的打下去,他必定會失敗。而張松、法正說的關於自保的言論,他深深的刻在了心理,覺得不失為求生之道。
會議散去後。
為了不讓劉璋起疑,孫乾沒有去見張松和法正。
他大搖大擺的過街,去了黃權的府邸。
在黃權府中,說了很多混賬話。還一再感謝黃權,阻止劉璋歸降劉備,因為這樣一來,劉備就有理由殺劉璋了,畢竟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孫乾為什麼要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