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這樣的人,如果與他正面交戰,他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因為士兵都願意為他死戰。丞相何不反其道而行之?抓捕十萬百姓,不分老幼,不分男女,作為攻打荊州的前軍。讓他們去攻城,讓他們去送死,看劉備敢殺百姓嗎?如果他殺了,他還敢說,自己是仁義之師?如果不殺,丞相趁機攻城略地,無往不利。或者至書劉備,令他退回荊南,如果他不允,將百姓帶到他的面前,每過一日,殺一千人,直到殺完為止...。”
賈詡說完後,曹操都傻了。
“丞相,您覺得這計策怎麼樣?”賈詡見曹操出神,問他。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照這種打法,我即使取得荊州,也會失去天下民心,你覺得值嗎?”曹操雖被稱作奸雄,卻不敢邁出那一步。
以百姓作為擋箭牌,實在是取死之道。
他還記得郭嘉在世時,不止一次說過,天下人誰都可以得罪,唯獨不能得罪百姓,至少不能被百姓憎恨。
“值與不值,要看使用的對向和時機。劉備自詡仁義,丞相以此威脅,他投鼠忌器,我軍不僅可以收復荊州的中部,還可以攻下荊州南部,徹底的消滅劉備。除非劉備願意殺百姓。真要是那樣,他的名聲也就臭了...其實,丞相心裡明白,取天下,不僅僅依靠民心、仁義,還要依靠兵馬、權謀。我個人看重後者,沒有強大的軍隊支撐,沒有好的權謀戰策,不可能奪取天下...。”
賈詡說了很多,最後他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自丞相挾天子令諸侯,天下百姓,都將丞相視為國賊,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朝中的官員,也對丞相陽奉陰違,不管丞相做的再好,對天子有多恭敬,他們都不會改變這種看法。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反對丞相。即使丞相不以百姓要挾劉備,也已經樹敵於天下...臣說了這許多,就是想表明一點,不能被天下人白白的冤枉,既然做了奸雄、惡人,做到底又有何妨?待取得天下,迫使不服者為服,不尊者為尊,歷史由丞相改寫,誰敢道丞相的不是?”
賈詡說話真有些大膽。
這些話從來沒有人敢說,賈詡卻敢。
曹操聽的心驚膽顫。
對於此事,他猶豫了很久。
他也問自己,挾天子令諸侯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當初是為了讓各路諸侯聽話,使自己佔據大義,有天子在手,他的軍隊就是朝廷的王軍,而其他諸侯,則為亂軍。可是漸漸的,隨著各路諸侯的壯大,天子失去了本來的價值,他也不再是高舉皇旗的王軍,因為天下人都明白,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還被罵作口銜天憲,獨掌朝綱。
可儘管如此,曹操從來不敢對百姓下手!
他最終確認,自己不能走哪一步。
隨即叫來賈詡,說道:“或許你的計策很好,能消滅劉備,但是我並不想那樣做。你可還有別的策略?”
“有。”
“坐下說吧。”
“謝丞相。”賈詡入座後說道:“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我們與劉備交戰,其實就是與諸葛亮交戰。臣確無必勝之把握,但諸葛亮想取勝,也非易事。”
“臣的計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