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結束後。
閻柔不敢有片刻的停留,火急火燎的趕往遼西,將那兩萬石糧食的事情轉告蹋頓。蹋頓是個粗人,哪裡知道其中的好處。
聽閻柔說要放棄兩郡,心裡很是不爽。
閻柔耐心的解釋道:“稟單于,您知道草原上的部落,最需要什麼嗎?他們最需要糧食!您有了這兩萬石糧食,回到草原上,前來投奔您的部落,數不勝數。到那時,您就可以消滅三王部,穩固您在烏桓中的地位,這不是您朝思暮想的嗎?”
“的確!”
蹋頓恍然而悟,臉上的笑容似多了些。但是想到遼西和玄菟兩郡要讓給袁熙,還是有些不情願:“可是...我們倖幸苦苦打下的地盤,就這樣讓給袁熙?不是讓人笑話嗎?”
“單于此話差矣!”
閻柔道:“熙公子能不計前嫌,給單于兩萬石糧食,足見他的誠意。單于您一向重情義,總不能悶頭領了糧食,而不回禮吧?至於那些得不著糧食,要說風涼話的,與其說是笑話單于,不如說是嫉妒、羨慕,他們知道單于與熙公子的關係,應該感到恐懼才對。”
“嗯,你說的不錯。”
蹋頓好像是被說服了,坐到虎皮椅上,笑呵呵的道:“袁熙有遠見,比他老爹待人真誠。他這個朋友,我願意交!”
他想起了半年前,與袁紹談判時,袁紹以朝廷的名義,賜封他為單于。表面上看好像情深義重,實際就是一個虛銜。
還因此得罪了一大批的烏桓部落。
而現在,袁熙的做法,和袁紹有本質的區別。
兩萬石糧食!
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能救活草原上千千萬萬個人的性命。
就憑這一點,蹋頓對袁熙的感激、敬佩之情,就遠遠超過了袁紹。
他暗暗點了點頭,一拍案桌,道:“我決定了,遼西和玄菟兩郡,就讓給袁熙,我們拿到糧食後,即刻回烏桓山,爭取早日平息內亂。”
“單于英明。”
閻柔接著道:“袁熙公子還說了,要在薊縣搭設一個大的市場。不管我們有多少牛羊、馬匹,只要牽到薊縣,就能換成糧食。”
“此話當真?”
“在下親耳聽熙公子說的,豈能有假?”
蹋頓激動的道:“好啊。我們往年的牛羊、馬匹,賣給劉虞和公孫瓚,價格低廉不說,還有一大半被退回來。袁熙願意搭一個市場,與我們公平的交易,還承諾有多少收多少,這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啊。我蹋頓有恩必報,這麼大個恩情,我...。”
閻柔拱手道:“回稟單于,您不是說...要組建義從軍嗎?”
“組建義從軍,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一者,義從軍是由袁熙供養,宿衛邊防,節省了我們很大一筆開銷。二者,我們和袁熙建立了軍事上的友好關係,再遇到匈奴進犯,就可以請求援助了。也順便還了袁熙的人情,是謂一舉三得啊。”
“好好,都聽你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