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章 噴水式筏子 (1 / 2)

吃罷前晌飯,胡閭和糜子大姐都忙去了。孫一拐到灶臺,扛起風箱就走。

鐵木水戰大勝愛新金國,靠的是先進的裝備而不是人數。而裝甲筏子的誕生,則完全是偶然事件。

王爾牛說得對,這一仗恐怕是要耗些時日,所以後方改生產就生產,該研發就研發,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什麼凌厲的火花。

中國古代用於燒火的風箱,在孫一看來絕對是一件高科技劃時代的偉大發明。風箱的結構雖然簡單,就是一個箱體裡安置一個活塞,抽拉或推進活塞可以壓縮空氣,在風道里產生持續不斷的風。可是要往大里說,風箱運用的科學原理可是涉及流體力學,帕斯卡壓強公式!

孫一的簡單推導是風箱既然能壓縮空氣,就能壓縮液體。

壓縮液體是什麼?那就是液壓機啊!

同樣的結構,把空氣換成水,把出風口換成出水口,風箱就變成了壓水機啊。壓水機用於農田水利不用說,至少先解決了孫一洗澡時用羊皮胎吊水上樹的原始方法。

如果再進一步,反向使用風箱,就是說把壓縮空氣作為動力來源,把風箱的拉桿作為動力輸出,那風箱就妥妥地變成了發動機!

如果再進一步明確一下,以水蒸汽作為壓縮空氣,這就是偉大的——蒸汽機!

據說中國自漢代就發明了風箱,孫一相信只要稍微點撥一下,明代的工匠不定就會搞出什麼讓人驚喜的東西。

孫一找到一幫工匠博士,就是原來的工匠把式,幾句話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完了。

一名博士圍著風箱轉了兩圈,一揮手招呼過兩人把風箱泡進水塘裡。

博士拉動風箱,果然從出風口噴出汩汩水流。拉動幾次之後,水流逐漸變小,風箱變得輕飄飄的不受力。

“我看能成!”

這名博士麻利地拆開一塊風箱擋板,取出風箱的活塞,其實就是一塊比箱體略小的木板。

這塊木板的四周,固定了一圈密密的雞毛和鴨毛,泡水之後,羽毛變溼變小不再有密封活塞的作用。

博士道:“把羽毛換成皮子,不太漏水估計就能行。”

立刻有人找來羊皮的下腳料,剪成長條,用魚膠固定在活塞四周。

博士再拉動風箱,風箱驟然變得沉穩有力,從原來的出風口一股急流噴射而出,水柱足足揚起四尺高。

孫一沒想到,從風箱變成“水箱”居然如此簡單。

博士斷言:“爺的風箱是燒火做飯的,如果換成爐匠的風箱,效果估計會更好!”

孫一問:“爐匠的風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有人回答:“爐匠的風箱出風大、還特別結實。家裡做飯用的風箱是用木板做成個扁四方的箱子,爐匠的風箱是用整根的圓木中間挖空,做成一個桶一樣的腔子,兩頭再用木頭堵上,拉的時候得兩個小夥子搭手才拉得動。”

說話間博士找了根長木棍,一頭綁在風箱的拉桿上,一頭握在手中,中間找塊石頭作支點,一下一下地撬動風箱,頓時水柱噴出七八尺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