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章 阿斯匹林 (1 / 2)

賈道士向孫一介紹了一個藥方子:含水石、石膏石、滑石都可以敗火,把三種石頭研成粉,叫做“三石散”,可以用來治熱症。建議給傷員留下一些,一旦發燒可以服用。

孫一不由得想起魏晉時期文人流行服用的“五石散”,也是石頭粉製成,據說是同毒品一個級別的,服用之後人渾身發熱飄飄欲仙,要飲酒交合等等才能散毒,所以形成了魏晉時期文人特有的“放浪”風格。

孫一有心拒絕賈道士的建議,可是鐵木營中一點藥物也沒有。

望著滿眼的紅柳樹,孫一真心後悔,當時要是把揹包盯緊一些,急救包裡的後世藥品就不會被盜。

急救包裡除了常備的拉肚子藥,還有萬能的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是非處方藥,鎮痛、解熱、消炎,毒副作用小。頭疼了,可以吃一片;腦熱了,可以吃一片;關節痛、腰背痛,可以吃一片;身體有炎症,可以吃一片;心臟不好預防血栓,可以吃一片。實在是野外旅行必備藥物。

阿斯匹林是洋文商標名字,學名叫乙醯水楊酸,俗名叫醋柳酸。

所謂水楊,就是柳樹。

望著滿眼的紅柳,孫一一個激靈,馬上拿出手機查阿斯匹林。

阿司匹林(英語:Aspirin),也稱乙醯水楊酸,是水楊酸類藥物,通常用作鎮痛藥、解熱藥和消炎藥。它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每年的消費量約4萬噸。

阿司匹林衍生自柳樹皮中發現的化學物質。早在2400年前柳樹皮就用來治病,希波克拉底就用它來治頭痛。在牛津大學的沃德姆學院,愛德華·斯通首次從柳樹皮中發現了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為水楊酸。為了減少直接服用水楊酸對人體腸胃的刺激,1897年,德國拜耳公司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首次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也就是說,阿斯匹林中真正管用的成分是來自柳樹皮中的水楊酸!

孫一一震狂喜,緊接著查水楊酸。

水楊酸,又名柳酸,鄰羥基苯甲酸、2羥基苯甲酸。阿斯匹林在人體內水解為有效成分水楊酸。

水楊酸易溶於乙醇、乙醚、不易溶於水。

自然界的水楊酸存在於柳樹皮、白珠樹葉及甜樺中。

水楊酸的工業生產是透過柯爾伯施密特反應用苯酚與二氧化碳在高溫(390K)高壓(100大氣壓)下合成水楊酸的鈉鹽,再透過硫酸酸化得到水楊酸。

在19世紀,柳樹皮的提取物水楊苷被用來生產阿司匹林

孫一腦袋一緊,一個水楊酸還不夠?又冒出一個水楊苷?到底是酸的,還是甘的?孫一咬咬牙,堅持一下,往下查水楊苷。

水楊苷,或稱水楊素、柳素,有“奎寧”苦味,在人體內可以代謝成水楊酸,所以水楊苷被認為是草藥中柳樹皮的緩解疼痛和抗炎的主要原因。水楊苷比阿司匹林止疼效果緩慢,但其作用持續更長時間。

事實上,在19世紀,水楊苷被用來生產阿司匹林。

水楊苷可溶於水,易溶於沸水,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醚。

自然界中的水楊苷廣泛存在於多種柳屬和楊屬植物的樹皮和葉子中。例如,紫柳樹皮中含水楊苷可達25%。

孫一興奮地一拍大腿,就是這個什麼“水楊苷”了!

算了,以後還是叫“柳素”順口一些。

既然資料顯示柳素廣泛存在於多種柳樹皮中,尤其是紫柳樹皮中,易溶於沸水,只就是說用開水煮就可以把柳素提取出來!

孫一抬頭看著眼前大片大片的紅柳樹,頓時覺得它們紅得發紫,紫得可愛。

孫一大喊一聲:“來人吶!給我砍柳樹枝,剝柳樹皮!”

一眾明朝人正小心翼翼地圍著觀察孫一。

剛才力德爾爺正說著說著話,突然閉了嘴,掏出“天書”低下頭一頓指指點點。

爺時而眉頭緊鎖,時而恍然大悟,時而撫臉思索,最後爺一拍大腿大喝一聲。

總兵日塌天毫不猶豫,提著砍刀“蹭”就上了樹,揮刀一頓猛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