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1章 梢炮 (1 / 2)

就在楊六郎率一營人馬在石門水道東側牽制滿洲兵的同時,參謀長孫定遼親自率領三營的兩隊士卒於石門水道西側翻山越嶺,目標是石門水道西側的沙坡子。

聯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孫定遼豈肯輕易放過這股滿洲兵?

在大淩河城被滿洲兵整整圍困了幾個月,最後城裡的軍民以人肉為食,孫定遼早就憋著要出這口惡氣!

當初阿巴海攻打大淩河城的時候四門紅夷大炮詐稱四十門,大淩河守軍見守城無望於是開城投降。現在滿洲漢軍攜帶的又是四門紅夷大炮,孫定遼發誓要把它們統統留下。

沙坡子的地形孫定遼早就親自探查過,那裡是一處天然的平臺,平臺側面是齊楞齊坎的懸崖凸入石門水道,從山谷裡僅能由平臺前後兩側的陡坡登上平臺。

沙坡子是一處上好的阻擊點,同時也是一處絕地。那裡一面臨水,三面環山,根本沒有退路。

今日天剛亮,孫定遼就派遣一小隊善走山路的本地民夫前出。

這支本地人的隊伍由西石門山出發,先在山腳下隱蔽的地方搭建一座臨時獨木橋跨過河水,再在沿途陡峭的地方留下可以攀扶的繩索,勉強開出了一條山間的臨時通道迂迴通向沙坡子。

這條通道只有經過了輕裝改革的三營能走。

三營士卒的全部裝備和補給都背在身上,他們手腳並用,沿著這條臨時通道於中午到達沙坡子之後的野山。

短暫休整之後,孫定遼一聲令下,擲彈筒手潛上沙坡子臺地,支起擲彈筒一口氣向臺下發射幾十枚煙幕彈。

兩隊三營士卒趁機衝到臺地前後兩側,卡住由石門水道登上臺地的必由之路。

弓箭手於臺地上快速組裝合蟬駑炮,煙幕還未散去,草包雷已經落入石門水道。

石門水道中的滿洲兵在上午已經被一營零星的飛雷嚇破了膽,現在一下子被三營密集的飛雷炸昏了頭,在煙幕中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

三營的任務是卡住沙坡子,把石門水道中的滿州兵切成前後兩段。參謀長要留下所有滯留在沙坡子以南的滿洲兵,其中包括那四門三千斤重的紅夷大炮。

通訊兵打出接力旗語,隱蔽在後山的本地民夫揹負著更多物資,沿著臨時通路送往沙坡子平臺。

先期到達沙坡子的本地民夫小扛著新砍伐的木材,迅速在臺地上搭出一個木架,然後撐起一根長長的碗口粗細的樹幹。

樹幹靠近樹根較粗的一側固定著六條粗繩索,樹幹重心的位置支在木架上,樹幹較細長的梢部垂下一條長麻繩,長麻繩的尾端是一個麻繩編成的網兜,就好像一支鞭梢。

一名本地民夫將一塊二十來斤的石頭填入網兜,不顧泥濘的地面,抱著網兜平躺在木架下方。

六名民夫高高地舉起胳膊,一人拽住一根粗繩索。

有人操著濃濃的山西口音喊道:“一——,二——,放!”

六名民夫齊齊地向下拽繩索,樹梢被高高揚起,木架下方抱著網兜的民夫適時鬆開雙手。

樹梢到了最高處,網兜被猛地甩起。網兜裡的石塊藉著慣性飛出,足足飛出去五百尺,砸在石門水道對面的山坡。

濃濃的山西口音評價道:“嗯,有些忒遠了,這回都悠著點力氣。”

民夫使用的這種武器叫做“梢炮”,是中國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投石砲。

幾次試射以後,民夫找到了感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