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8章 士 (1 / 2)

明朝的百姓有了功名就有了出身,日後便可以做官。

孫一輕描淡寫的一句功名,把參謀部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唯獨賈道士不在意什麼功名,在他看來,鐵木營現下無糧無錢,只有出賣些功名渡過難關。

道士又拿出一張名單:“力德爾爺,這些人立功之人都是百姓,論功頗為麻煩,不妨也授予功名了事?”

孫一接過來掃一眼,名字後面都注著事蹟,都是某某工匠夜以繼日趕工打造兵器,某某百姓節衣縮食省下口糧支援前方將士等等,確實難以象戰功一樣量化評比。

看著依舊滿滿一張紙的人名,孫一點點頭,他能做的也只能是給這些人一個榮譽稱號而已。

“賈道士,就按你說的,就給這些百姓同戰士一樣的待遇吧,就叫做……就叫做……”

孫一正在思索合適的詞彙,賈道士提議:“叫做義士如何?”

孫一連聲叫好,“好好好,百姓們的義舉博得義士的功名,名副其實。戰士義士,都是士,一視同仁。”

賈道士聞聽力德爾爺賣弄學問,一語雙關,“一視同仁”便是“一士同人”,忙不迭地墊上馬屁:“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

孫一覺得肉麻,連連擺手,“不必不必,不必為了誰就要死要活。大家圖的是過上好日子,成了士,就多操心操心怎麼過日子吧。”

孫一無心的一句話,雷霆萬鈞般地驚呆了一人。

俘虜耿軍師,正假裝埋頭書寫,耳朵卻支稜著。他自從被賈道士抽調來幫忙,自知身份,整日裡夾著尾巴做人,耳中所聽,眼中所看,卻時時嚇得他心驚肉跳。

先是在參謀部裡,總兵楊大人居然和他這個土匪俘虜在同一口鍋裡舀粥,一眾參謀也不因他是俘虜而小看他,反而因他讀過書,口中稱呼他為先生,耿軍師便連連感慨。

再是耿軍師感覺鐵木營的人和大明朝的人隱隱有些不同。一開始他百思不解,猛一日突然領悟鐵木營的人雖然和大明朝百姓說著一樣的話,穿著一樣的衣,鐵木營百姓卻人人都有一股精神頭,不似大明百姓那般眼裡都是麻木的死人氣色。

再便是聽說鐵木營的百姓管事之人,叫做隊長的,居然既不是科舉、也不是推舉察舉,而是由百姓選舉,耿軍師心下大駭。心裡琢磨無知村夫焉能明白事理,可偏偏一幫粗俗的百姓,愣是在粗俗的言語中,三下兩下就把大明朝鄉紳也辦不好的大事辦成了。神農河上漂著的架田、土匪老巢外的浮島、村裡整齊劃一的院子、碼頭附近寬敞的公共茅廁,無不是這些泥腿子簡簡單單幾句話商量之後,便捋胳膊挽袖子幹成的。

還有村中的獻圖神獸霸下,這要是在大明朝,就是天降祥瑞,是要快馬加鞭報到京師的。可是鐵木營百姓好象只新鮮了幾天,就不當回事了。有幾次耿軍師親眼看見幾個年長的老鄉走累了,一屁股坐在霸下的殼子上歇腳,就象霸下是自家養的牲口一般自然。

鐵木營的實際領袖,年輕的力德爾,絲毫沒有官威。今日一早來了參謀部便哭著臉稱是避難來的,家中新娶的小媳婦河東獅吼,還央告一眾參謀不要洩密。

而力德爾辦起正事來,一出語便如電閃雷鳴。

戰士、義士,何為士?士農工商,士為四民之首,天子與士人共治天下也!

力德爾一句“成了士,就多操心操心怎麼過日子”,不就是明明白白要與士人共治嗎?

大明朝的老百姓要想成為士,唯有一條路——便是十年寒窗。一朝成為秀才,就成為了士人,便有了優待,便有了共治天下的資格和責任,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秀才再苦熬幾年,中了舉人,派了官身,便稱作士大夫,便可以施展胸中抱負,所謂:“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耿軍師也曾博得過明朝的秀才功名,也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曾一腔熱血。卻因在家鄉替起事的饑民邊軍說了幾句實話,得罪了縣臺大人,三番五次下來,耿軍師不僅被奪去了功名,還脫了褲子當眾打板子。

“士可殺不可辱”,那板子哪裡是打在屁股上,分明就是打在心上。

耿軍師心灰意冷,再沒有面目在家鄉做人,一路漂零異鄉,才知道什麼叫“百無一用是書生”。無奈之下之下落了草,曾經計程車人,淪落成了土匪;曾經計程車人,淪落成了階下囚。

而今鐵木營的戰士和義士功名,有明朝秀才的的優待,便如明朝計程車人。

鐵木營的英雄功名可以投書父母官,父母官還必須答覆。便是天下士人真有了用武之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