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5章 邏輯 (1 / 2)

達海講述完,又是看向孫一,期待著孫一的推理。

孫一隻覺得這故事太狗血,太刺激,翻拍成幾十集電視絕對賺錢。

孫一問:“達海博士,我得先確定你剛才說的這些故事的可信程度。這些是你聽說的小道訊息,還是有別的可靠來源?”

達海回答道:“當時各種謠言滿天飛,我不敢胡亂引用。這些都是我看到的額爾德尼的事後記錄。”

“呃,就是說這是原始的官方資料……。也好,讓我們先捋一遍看看都有什麼事實,然後再推導。”

孫一一邊回憶著達海的故事,一邊總結:

“第一個事實,大福晉兩次送飯給大貝勒代善,代善接受並吃了;大福晉一次送飯給四貝勒阿巴海,阿巴海接受但沒有吃。”

“從這個事實上,可以推匯出大福晉試圖勾引大貝勒和四貝勒,也可以推匯出媽媽關心兒子。”

達海思忖一下說道:“不錯。大貝勒和四貝勒都已經喪母,大福晉這麼作確實可以說是關心兒子,甚至還可以說是在幫助老汗王持家。”

耿秀才一邊記錄一邊插嘴:“按照中原的禮儀,大貝勒接受母親的吃食並吃掉,才是孝順。四貝勒接受吃食但沒有吃,是不孝!”

孫一提醒道:“耿參謀,我們不能以中原的禮儀來評判滿侏風俗。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得出結論,大福晉送飯的事實雖然是本案的由頭,卻同本案無關。”

“第二個事實,大福晉一日遣人往來大貝勒家兩三次之多。這點努爾哈赤已經自己給出瞭解釋,他安排自己百年之後將大福晉和孩子們過繼給大貝勒,走動多一些,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第三個事實,大福晉出席筵會的時候盛裝打扮。這個,呵呵,難道不應該嗎?我估計要是大福晉出席筵會的時候不打扮才事真正的罪過。”

“至於筵會上向大貝勒獻媚……呵呵……這件事實在沒有一個標準。要說舉止失禮,按說第一個感到不舒服當然因該是作為丈夫的努爾哈赤,怎麼可能是貝勒大臣們都感覺到了,努爾哈赤還絲毫沒有察覺?”

“所以,這三件事實在理智上都同本案無關;但是,這件三件事在情感上,卻成功地把努爾哈赤對達海的不滿轉化成了努爾哈赤對大福晉的怨恨。”

“據我們的分析,努爾哈赤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呃,就是說努爾哈赤做事追求完美,如果一旦這種完美的感覺被打破,他會憤怒,會不惜一切推倒重來……”

達海沉吟一下,道:“確實如此,先汗出身貧苦,要求下人很嚴格,下人一旦犯錯,懲罰十分嚴厲。”

孫一看一眼賈道士,說道:“這點其實和明太祖朱元璋很像。也許天下的太祖們都有這個毛病……噢,耿參謀,這句話就別記錄了。”

孫一接著說:“至於本案接下來調查出來的幾個事實,大福晉給大臣的妻子送衣物做朝副,給村裡人許多人賞賜,都只能說明大福晉不貪財,反而在替努爾哈赤收買人心……耿參謀,把收買人心這句話改成為努爾哈赤建立威信吧,反正都是一個意思。”

“不過,達海博士,這也是努爾哈赤最後饒過你的原因。你想想,如果福晉送東西就等於有了外心,男女都要處死的話,那麼村裡有多少人要被處死?大福晉豈不是成了……那什麼……成了花痴?”

“所以,這件案子到此已經由一樁桃花案演變成追查大福晉的不明來歷資產罪。”

“不明來歷資產罪?”,耿秀才抬起頭問,“有這種罪名嗎?”

賈道士不耐煩地回答:“你個酸秀才,只知道翻看《大明律》和《四書五經》,人家努爾哈赤說有這種罪就有,說沒有就沒有,你一個小老白姓瞎操什麼心?”

孫一接著說:

“最後調查的不明資產事實有如下幾點:

第一,大福晉向調查祖成員,努爾哈赤的親信護衛處藏匿了三包財物,結果被護衛知情後舉報;這點十分十分可疑,大福晉有這麼愚蠢嗎?大福晉就不認識其他更可靠的人嗎?三包東西是什麼?為什麼不經對質就直接殺掉最關鍵的證人——接受三包東西的女僕?

這其實應該是額爾德尼留給大福晉的日後翻案線索!

第二,在大福晉的大兒子阿濟格處發現三百匹綢緞,在大福晉的母親家裡發現銀兩。這些都因該是事實。

可是,我有一個疑問,阿濟格作為一名旗主,擁有三百匹綢緞是否正常?綢緞在愛新國很貴重嗎?”

達海回答道:“綢緞布匹都可以當銀子一樣用去買賣東西。當時一匹緞子的價錢在明朝馬市值四五兩銀子,到了關外值七八兩銀子,到如今經過十年的兵荒馬亂,一匹緞子在我國已經漲到了近二百兩銀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