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榴取出一隻瓦罐子,裝上一些水融化掉食鹽。
瘦小的身軀再費力地拉出一組電池。
接好電路後,小石榴抬起頭問道:“一哥,用銅電極鹽水會變綠,有沒有石墨電極?”
孫一腦子嗡地一下。
初中的化學課本從沒講過這件事,孫一也從沒細想過這件事。
確實如小石榴所說,如果用銅電極的話,陽極的銅會被腐蝕掉,形成綠色的銅離子溶液,同電解銅的原理是一樣的。
這說明小石榴仔細做過電解食鹽水的實驗,反倒是自己從沒實踐過。
“石榴”,孫一放緩語氣,“把你電解鹽水的步驟和我仔細說說。”
小石榴一五一十地述說著,孫一發現她除了更換了電極材料,其它步驟並沒有太特別。
最後小石榴說道:“整個電解要好幾天,而且土鹽比精鹽好。”
這時孫一已經堅信,小石榴不是在撒謊。
孫一開啟手機資料庫,仔細搜尋電解食鹽水的有關資訊。
所有的資料都簡短明確地表明最終的產物就是火鹼。
孫一百思不解,小石榴的電解鹽水的產物明明和火鹼無關。
就在準備關上手機之前,他習慣性地切換到英文。
純粹是下意識的動作,因為孫一對化學方面的英文詞彙很不熟悉。
孫一愣了。
英文資料的第一句話就說電解食鹽水的產物非常複雜。
孫一奈下性子,一邊查閱專業詞彙,一邊慢慢地啃這篇專業資料。
資料裡說,工業上電解食鹽水生成火鹼,其實需要特殊的電解槽,用到什麼離子交換膜。
孫一暗罵,原來又是那個老問題: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理論上的東西放到實踐中就不靈。
就像中學的物理,所有的習題都忽略空氣阻力、忽略摩擦力,但是現實中的工程師其實主要精力都是在和這兩個力打交道。
初中化學課本中有關電解食鹽水,二話不說直接就給出了理想狀態下的反應方程式,連物理課本中的”忽略空氣阻力,忽略摩擦力”的提示都沒有。
英文的資料進一步顯示,在實際中,電解食鹽水陰極產生的氯氣會溶於水,進一步參與後續反應,生成次氯酸鹽,就是漂白劑。
當通電溫度升高,漂白劑再反應,就生成氯酸鹽。
原來如此!
怪不得所有的中文資料都不提這件事!
聯想小石榴的話,孫一猛地醒悟,因為氯酸鹽的鉀鹽的溶解度比鈉鹽低,所以在土鹽中特別容易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