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昌河福瑞達m50s> 第303章 稒陽戰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3章 稒陽戰役 (1 / 2)

六月初七一早,孫一召集九原的幾位首領,楊日天、孫定遼、朱平凹、卜十九、溫伸,先簡要報告了莫日根在大板升的情況,然後就聯軍下一步的部署展開討論。

會議很快達成一致意見:下一階段聯軍的核心任務是守住九原。

守住九原的關鍵在於守住咽喉要道二里半。

就像青山堂的切口裡唱的那樣,“青山青,黃河黃。二里半,短又長”:狹義的二里半是指從大青山到黃河僅僅兩裡半的一段距離,廣義的二里半指的是一條南北狹窄、東西長達二十五里的位於青山和黃河之間的走廊。

這條狹長的走廊自漢代開始便稱作“稒陽道”。“稒陽道”是連結古九原郡和古云中郡的咽喉,漢代在最狹窄的二里半處曾設定一座塞城,名字叫做“稒陽”,故而得名。

如今這條稒陽古道橫穿三條從大青山發源匯入黃河的河流。最西面一條叫做渤沱河,長約五六里,匯入一段寬闊的黃河河面,為稒陽道最西端。

渤沱河向東十里,就是最狹窄的二里半處,此處有第二條河流,稱作二里半河。二里半河最北端的河西岸,有一座古代土城,長寬各一里。古城的北牆東牆仍存,高約兩丈,西牆為殘牆,高約一丈,南牆不存。與會各人皆認定,這就應當是漢代的稒陽城無疑。

二里半河再向西,黃河蜿蜒曲折流向東南,走廊逐漸開闊,形成一個喇叭口。大約十五里之後,會遇到第三條河從大青山的石頭峽谷之間噴湧而出,叫作小石門水。小石門水長約十五里,為稒陽道的最東段。小石門水再向東,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沿大青山山腳直驅八十里,就可以到達大板升城。

參謀部的方案,防守稒陽道的第一道防線設定在二里半河西岸。依託稒陽古城,正面防線便縮短到一里半的寬度。

第二道防線設在渤沱河沿線,同時渤沱河匯入黃河的寬闊河口可以作為水師的基地,以及物資的中轉站。

甚至孫定遼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合適的戰機下可以放滿洲兵越過二里半河,然後依託二里半河、黃河、渤沱河、大青山形成一個大包圍圈,把滿洲兵一舉全殲!

參謀部計劃將二里半河到小石門水之間的三角形地帶的人民全部轉移到二里半河以西,二里半河以東將作為聯軍襲擾遊擊來襲滿洲兵的區域。

沿小石門水向北的大青山山谷中有一條僅容一人一馬通行的山路,輾轉通向柳樹溝,就是二里半村山裡的鐵礦煤礦的位置。在柳樹溝可以預先佈置一支人馬,一方面斷絕小股滿洲兵鑽山溝繞過稒陽道的企圖,一方面作為伏兵必要的時候從背後襲擊滿洲兵。

孫一有些擔心參謀部的計劃是不是有些胃口太大了。

如果說,聯軍以前的兩次戰鬥都是憑藉天險展開的正面不過幾十丈寬的阻擊戰,參謀部這次的計劃可就是一個縱深達幾十裡,綜合水、陸、山地的小型戰役。

尤其上次聯軍在青山嘴阻擊滿洲兵渡黃河,可以說其實成功的十分僥倖。一則滿洲大軍當時根本沒有真心想過黃河,二則聯軍俘虜了朵兒紅使滿洲兵投鼠忌器。否則,滿洲兵只要拉開距離在幾個位置強渡黃河,聯軍根本防不勝防。

這次戰役的核心位置在二里半河沿線,扣除掉稒陽古城,正面防線仍然有一里半的長度,換算成後世單位就是一千米。即使這兩天下雨漲水,二里半河的河面同黃河也沒法比。而且聯軍正在整編之中,新兵佔了大半。

參謀長孫定遼坦言,此戰風險很大,但是勝算也很大。

一則,阿巴海的主要目標是大明朝,滿洲兵不會傾全部兵力來進攻九原。

假如四門紅夷大炮沒有被聯軍繳獲的話,滿洲兵最理智的做法甚至是棄九原於不顧直接進攻明朝。

現在阿巴海沒了攻城利器,進攻明朝的決心可能受阻,但是滿洲兵在草原上撒得很散,頂多能派出一到三個旗來搶掠西邊。

二則,聯軍有堅實的後方,來襲的滿洲兵卻沒有根基。

聯軍不用顧忌糧草和人員的補充,而且隨著新式武器的不斷裝備,聯軍會越來越強;滿洲兵長途奔襲一月有餘早已疲憊,糧食吃一口少一口,兵馬死一個少一個。

所以,此戰的關鍵其實不是二里半的正面防線,而是來襲滿洲兵的後方!換句話說,就是百里之外的大板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