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極為激烈的爭論,夾雜著罵街,差一點就開始幹架。
原因是有人指責蘇允是要為了一己私利,將整個國家拖入戰火之中,章惇直接將朝芴扔過去,直接將那人的額頭砸出血來。
於是殿中侍御史直接彈劾章惇御前失儀,當即被罰銅五斤。
隨即殿中侍御史又彈劾幾位發言非常激烈的朝臣,這才算是勉強將局面控制住。
爭吵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西夏的使者以及遼國的使者聯袂而至。
西夏的使者倒算是有委曲求全之意,但遼國的使者卻是頗為跋扈,言道遼國已經重兵陳列汴京,宋朝若是要行滅夏之舉,破壞三國之平衡,遼國不會坐而視之。
而隨後兵部前來彙報,證實了遼國使者所言,遼國大軍果然威逼邊境矣!
這一下子將趙頊狂熱的腦袋給潑了一盆冷水,連著主戰的章惇等人亦是冷靜了下來。
而此時的主和派氣焰頓時囂張了起來,大力抨擊蘇允破壞宋夏邦交,破壞三國平衡云云,直到看到趙頊看向他們的憤怒眼神,這才算是消停了下來。
趙頊嘆了一口氣,讓章惇等人去跟西夏使者談判去,他自己還得仔細想一想。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其實大勝固然是大喜,但想要反擊卻是力有未逮矣。
五路伐夏未達戰略目標,卻將變革以來的成果消耗大半,永樂城大敗,更是直接將西軍的戰爭潛力給葬送了進去。
此次蘇允能夠大勝西夏,主要靠的還是蘇允逆天的軍事才華,而非西軍有多厲害,另外還是靠西夏將領狂妄自大,帶著大軍深入宋境,被宋朝堅壁清野消磨得疲敝,才被抓住機會一舉大勝之。
若是大宋興起大軍,深入夏境,那國力已經是難以支撐,到時候亦是難免遭受一次重大的失利。
而且遼國不可能坐視西夏被自己所滅,一旦自己定要滅西夏,那遼國是一定會興兵侵宋的。
不是遼國與西夏感情有多好,而是遼國忌憚大宋滅夏,取得河套養馬地,又從西側威脅遼國,這樣大宋對遼國的戰略優勢就太明顯了,遼國怎麼能夠允許!
唉,若是蘇允在五路伐夏之前便已經展現出這般逆天的軍事才華有多好,那時候就算是同時面對夏遼,未必就怕了他們。
有蘇允領軍進攻西夏,有三十五萬大軍供其指使,何愁滅不了西夏跳樑小醜!
可惜啊,可惜啊!
不過趙頊隨即收拾好心情,再怎麼說都好,現在只是暫時條件不允許,但卻是獲得了一個不世出的名帥。
朕得蘇居正,便如秦皇得王翦、蒙恬,又如漢武得衛青、霍去病,又如唐太宗得尉遲恭、秦瓊,有蘇允在手,朕又何必在乎一時一地之得失?
朕今年才三十六歲,就算是不夠長壽,活個五十歲,那也還有十四年的時間!
秦皇掃六合,不過了十年時間,漢武得衛青霍去病後,不過數年便趕跑匈奴,而唐太宗率軍平定薛舉、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強敵,也不過了四年而已。
朕有足足十四年的時間,不信就滅不了西夏遼國!
趙頊頓時意氣風發起來。
不過,趙頊隨即又有些愁眉苦臉起來。
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問題:現在仗是大勝了,那就應該討論一下酬功的事情了。
可是,應該怎麼封賞蘇允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