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殿只剩下陸恆和楊廣兩人。
楊廣這才鬆了口氣,對陸恆笑道:“國師,朕剛剛演的像不像?”
陸恆沒好氣瞪了他一眼道:“本座可是為你好,你難道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走在自我滅亡的道路上嗎。”
“朕知道,唐國公,宇文丞相,還有諸多門閥世家,都在等看朕的笑話,只是現在處理他們,會引起國家動盪,朕不好去處置他們。”
楊廣坐在龍椅上。
神情哀傷。
他原本那麼信任的臣子,竟然都有反叛的狼子野心。
這讓本身就處於火冒三丈的他,惱怒之餘,也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帝王。
“這些事,本不想告訴你,不過國家豈是兒戲,想必你已經都把他們的心思都摸清楚了,本座也就不說這些。”
“明日大軍開戰,這是你最後的翻身之戰。”
“若是輸了,大隋國力必定下降,而且就連東西突厥,也同樣會趁勢而起,不再服從大隋的統治。”
“既然出動百萬雄師,那就必須要打勝仗,滅高句麗,至少也不能讓外族騎在我漢人頭頂做事。”
既然選擇輔左楊廣。
陸恆就懶得在去幫什麼李唐。
至少,他在等戰神殿出世前,也有點樂子可做。
大隋敗亡之象可不是那麼容易扭轉。
朝堂腐敗,門閥世家侵佔寒門多年,且不會容許有人騎在他們頭上做事。
陸恆交給楊廣的和氏璧,本身就對官員產生一定的節制。
除非,門閥世家不願意入朝為官,否則入坑就不會在有機會爬出來,一輩子都要受到楊廣的調派,哪怕他們想要對外人說,都無法說出口。
這才是最大的束縛。
“國師說的沒錯,這是朕的翻身之戰,那高句麗平壤王高元當初若肯入京朝拜,也不會有今天的滅國之禍。”
“嗤,你怎麼還這麼天真,高句麗雖彈丸小國,但也有野心,不然就不會和新羅百濟連年征戰。”
“中原沃土,外族誰人不覬覦,若大隋亂,邊境之禍也逃不掉。”
“這些年來,大隋至遼東邊疆,就從未有一日安穩,你光想著如何征伐別國,難道就從未想過,可有聽過百姓心聲?”
楊廣一愣。
在他心裡,那些百姓無非都是一些賤民,從未有真正認同他們為子民,又豈能會在意。
“這次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大軍,民夫更是大軍兩倍之多,縱觀上千年,後千年,你這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書必定留名。”
“若滅國之戰勝利,你就是千古明君,可若是失敗,你就是千古昏君,堪比商紂知道嗎,就連本座,也要跟著你受困苦你知道嗎。”
陸恆不再笑了。
他隨手一揮,用出了【隔垣洞見】這種神通法術。
一面鏡子,顯現在兩人眼前。
“國師,這是?”
“我知道你還沒想好,是否要滅了高句麗,但我也得讓你死的明白,這是高句麗王城王宮景象。”
“我讓你聽聽,高元這廝,是如何評價你這次大戰,以及他們的決心。”
楊廣不由把目光轉向鏡中人。
“乙支文德,隋軍已經抵達涿郡對不對,在遼東建城阻敵,勢必要讓他們有來無回,若是能贏得此戰,咱們就有機會入主中原。”
“楊廣小兒太過目中無人,我大高句麗豈是他們能夠佔據,這次定要讓他們失敗。”
“一定要請奕劍門大宗師出面,刺殺楊廣,要讓他們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