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治到潞東境內,這條鐵路能拆洗走的都被拆卸走了。只剩下拆卸不走的幾座鐵路橋的橋墩,以及一個孤零零在長治與潞東交界處,已經被擊毀的火車頭。除非日軍調集大批兵力掩護,重新搶修這條鐵路。否則,他們已經不可能指望這條鐵路在恢復了。
而曹八集戰鬥結束之後,李子元動員了參戰民兵以及大批的群眾,將這個曾經俯視三縣,也是眼下日軍用來控制自己手中,潞東最後一塊產糧區據點平毀。伴隨著滾滾升起的濃煙,被徹底的夷為平地。
戰鬥結束之後,參戰各縣區民兵陸續撤回了自己的家鄉。所有犧牲的烈士,都被帶走以便回鄉入土為安。軍分割槽戰前制定的五百斤小米,二百斤高粱的撫卹,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放到了烈屬家。
按照分割槽和地委的命令,所有犧牲的烈士由各縣區製備棺材,集中安葬並必須要立碑,一律不得隨意安葬。畢竟形勢緩和了,犧牲的烈士數量不算多。又是在本鄉本土作戰,製備棺材的時間和能力還是有的。
這個負擔,也是可以承擔的。所以在戰前,分割槽和地委就給各縣委下達了命令,要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還是製備了棺材。這次絕無僅有的例子可是軍分割槽特批的,畢竟現在不是幾十年後。
要知道,主力部隊犧牲的烈士下葬時候也只有草蓆,甚至很多時候只有一席白布裹身。很多時候,就連營團一級的幹部犧牲,都沒有棺材可以用。這次為了鼓勵民兵計程車氣,所以還是準備了一批棺材。
在參戰各縣民兵撤回後,軍區就地在潞東軍分割槽召開了現場會。對於此次潞東地區民兵的表現,軍區各級幹部以及兄弟分割槽觀戰的首長,都相當的驚訝。這種大據點的攻堅作戰,一般的地方武裝都難以承擔。
可潞東分割槽居然就利用整訓的民兵就完成了,這是相當難以讓人相信的。各縣參戰的民兵,按照自己所在的縣區組成民兵營連。即便在戰場上,也顯得條理清晰,沒有出現任何的混亂。雖說也有些瑕疵,但畢竟還是瑕不掩瑜。
而這些參戰民兵,表現出來的戰術素養,也讓所有前來觀摩的幹部大開眼界。如果不是已經知道這些人都是民兵,李子元的主力部隊還在後邊休整。這些民兵表現出來的戰術素養,會讓人懷疑到李子元是不是用自己的老部隊替換的。
在各級幹部談完各自的感想之後,軍區司令員點了點頭開口道:“這次潞東地區的民兵表現,甚至可以說超過了軍區的設想。這樣的民兵在需要的時候,只要經過短暫的動員,不要說直接補充進地方基幹武裝沒有問題,就是補充進各個分割槽的主力團都沒有問題。”
說到這裡,司令員頓了一下,看了身邊戰鬥結束後,才趕來的軍區政委點頭示意之後,又開口道:“我看現在可以將潞東分割槽的經驗,上報總部和北方局。並向整個軍區推廣,以及向友鄰的太嶽、冀南和冀魯豫幾個軍區推廣。”
“爭取在各個軍區儘快的形成完整的,三級預備動員體制。保證只要形勢需要,隨時可以為各級部隊提供大量的,並完成初步訓練的兵員,以保證各級野戰部隊和地方基幹武裝,可以充分保證戰鬥力。”
“另外,軍區要求各分割槽地方武裝,也要近一步的加強整訓。要達到隨時都能拉出去,拉出去就能作戰。要能保證主力部隊大幅度轉到外線作戰,地方武裝能隨時可以重新擴編成新的主力部隊。”
“還有在這裡通知諸位,根據形勢的變化軍區已經決定,在四二年、四三年因為精兵簡政縮編的各個部隊,全面恢復原有建制。所缺的兵員,以各自分割槽的地方獨立營補充。我在這裡提醒各位一句,主力部隊擴編,但是不等於地方武裝的素質和兵力要求下降。”
“在各自地方武裝編入主力之後,你們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原有的地方武裝重新恢復起來。我看潞東的經驗很不錯,將原有的民兵以各自的轄區變成營連排。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調配一些軍事幹部後直接可以升級為地方獨立營。”
“所以,這次你們能不能快速的重新編成地方武裝,就看你們這次推廣潞東經驗的速度和力度了。還有各個主力團,也在要補充完成之後,保證戰鬥力不下滑。回去之後,你們要儘快的將軍區的命令落實下去。”
司令員宣佈的擴編命令,李子元倒是沒有意外。他知道眼下整個晉東南的形勢,已經徹底的改變。日軍雖說還佔據著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不斷的在削弱。甚至可以說除了彈藥補充,以及武器裝備之外,整體態勢已經處在劣勢。
儘管日軍眼下依舊佔據的這些優勢,至少不是眼下的八路軍能夠扭轉的。但隨著日軍大幅度的收縮防禦,將相當一部分控制區移交給偽軍,現在正是恢復根據地最好時機。以八路現有的裝備打日軍是吃力,可打偽軍卻是得心應手。
軍區現在以乙種團和丙種團為主的建制,靈活性和機動性更強,適合之前的游擊戰爭。但已經不適合眼下逐步開始的,對日偽軍控制區區域性反攻的形勢。各部隊擴編的事情,已經是迫在眉睫。
不過,軍區的決定李子元雖說早有預料,可他也沒有想到軍區這次動作這麼快。除了將潞東獨立營編入一團,潞北支隊補充進兩個基幹營擴編為一個建制團之外。分割槽被調走了兩個支隊,以及其餘所有的獨立營。
分別與三、四兩個分割槽主力部隊擴編,並將兩個支隊調往了七分割槽和五分割槽,擴編為主力團以加強這兩個分割槽的有生力量。並填補七分割槽主力西進豫西和豫中後,兩個分割槽兵力不足的現狀。
一下子被抽走了幾乎所有的地方武裝,李子元只能是哭笑不得。上級這明顯是能者多勞、鞭打快牛嗎?調不怕調,可也得分批調不是?得給潞東分割槽留下一些時間,以便是調整防務和兵力部署吧。這麼一弄,整個潞東軍分割槽地方武裝幾乎成了一片的空白。
無奈之下,李子元只能按照原來劃定的民兵建制,每個縣動員一個營外加一個連。所有的區基幹武裝,全部重新整編為各縣獨立營。並每個縣動員了三百新兵,組成了三個新兵團統一進行整訓。
在新的地方武裝編成之前,李子元只能老實的待著。不過要想讓這個好戰分子真的老實下來,什麼都不去琢磨,這一點是不可能的。除了整訓新兵之外,李子元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編成各縣預備團上。
他以各縣的民兵武裝為基礎,加上各縣的適齡青年,每個縣都編成了一個預備役團。當然,這些東西他不能直白的說出來。而是以輪訓各地青壯年為藉口,從分割槽下派了一批幹部到各縣摸底,徹底的摸清楚適齡青年的數量。
並在春耕結束之後採取以區為建制,避開農忙時節輪番整訓的辦法。不過李子元也不是什麼人都要,家中獨生子的不要,年紀超過二十五的不要。家中已經有一個在部隊服役的不要,烈士家屬不要。
雖說沒有搞重慶方面弄出的什麼三丁抽一的辦法,可他的這個隱晦的,幾乎相當於將整個轄區青壯年,都變成了自己預備役部隊的辦法,卻是更加的有效。這個辦法除了分割槽幾個常委之外,別人誰也不知道,這也算是新問題、新辦法。
儘管有幾個常委最起初並不同意,可軍區調走的部隊太多。而一下子徵集太多的兵員,又會影響到地方農業生產。李子元這種既避免了因為徵兵太多,影響到地方農業生產。又可以在形勢需要的時候,可以縮短新兵整訓時間的辦法,最終還是取得了大部分常委的支援。
而且從眼下的態勢來看,短時間之內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戰鬥。這些青壯年整訓完成之後,也未必會在短時間之內被抽調走。李子元這個建議,也只不過是出於防範於未然而已。雖說要拿出一部分的糧食,會引起供應上的有些緊張,但大局來看還是能夠接受的。
不過李子元的這種做法,因為補貼一部分糧食,並未引起潞東地區的老百姓排斥。原因很簡單,正值春荒的時節,一般農戶的糧食都有些不夠吃。分割槽對輪訓的青壯年,給予一定的糧食補貼,最次的也是採取了減免公糧的辦法。
所以,當地的老百姓並未有任何的排斥。相反,對於這種節省自家糧食的輪訓,報名還是相當踴躍的。尤其是在上級保證短時間之內,不會從這些青壯年中徵兵。這個做法只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保證根據地自衛力量充足。更沒有引起什麼混亂。各縣摸底整訓,倒也進行的很順利。
唯一不滿的就是各縣的縣政府,這樣一弄補貼的糧食數量,對各縣都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各縣徵集的公糧都是有限的,每一斤糧食都有他的用途。分割槽這次搞出的事情,幾乎整個供應方案都得調整。而且所需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但不管怎麼說,李子元手中雖說沒有後世那麼多的退伍兵,可以編成預備役部隊。可隨著部隊多年精兵簡政、壓縮編制,一般很少在補充新兵。以及整個潞東根據地完全恢復,並向敵佔區大規模的延伸,李子元手中可動員的後備兵員數量還是很充足的。
唯一的不足就是這些青壯年數量雖說充足,但是完全沒有進行過任何的軍事訓練。就連那些基幹民兵,都遠遠的不如。所以李子元才想出這麼一個辦法,也算是一種別樣的預備役預備役部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