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紅軍戰士只是普通人,不是受過訓練專業的登山運動員。更不是那些後世有著充足保障,並學習過的登山愛好者。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登山訓練,更沒有專業的攀登工具,就連最基本的食品都保障不了。
在已經在高海拔地區連續行軍,身體素質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之下。在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任何物資準備,身體普遍營養不良的情況之下,去透過海拔超過四千五百米的高山埡口危險性太大。
就算是專業的,有著各種登山器械和充足給養的登山愛好者。除非是做某種極限挑戰的人,也不會在沒有充分休息,同時嚴重缺乏補給的情況之下,連續一口氣爬了這麼多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那樣不是登山或是戶外了,而絕對是在作死了。
這座黨嶺雪山是這些雪山之中海拔最高的,已經超過了普通人在無裝備的情況之下登山的極限。海拔五千四五百米,埡口海拔四千九百多米的黨嶺雪山,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溫度和含氧量都是天差地別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承受不了。
即便是隻同行埡口,但僅僅埡口的海拔高度,就比已經透過的幾座雪山登頂的高度都要高。當時從前面幾座雪山下來,身體已經疲憊不堪外加飢寒交迫的李子元。看著這座整個紅軍長征途中海拔最高的雪山,是真的有些打怵。
在後世黨嶺山與邊上的海子山,是四川登山初學者的天堂之一。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度,也並不算太險峻的山勢,正好適合登山初學者練手。是無基礎者在進入六千米山峰,也就是摸到真正登山門檻之前,一個不錯的入門山峰。
可那是身邊有專業人士指點,身上穿著保暖性很強的專業登山服,腳下不僅穿著舒適的登山靴,還攜帶有冰抓和冰鎬等專業裝置。最關鍵的是,攜帶的登山食品給養,以及治療高山反應的藥品也充足。
即便是這樣登山前,不僅要調整好作息養好身體,也要儘可能的補充熱量。到了山區之後,還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而且在這種海拔高度上,即使是隻透過埡口,對人的身體挑戰也很大。
自己後世在黨嶺雪山玩的時候,就是在透過這座雪山埡口的時候,差一點就因為突然出現高山反應玩完。這還是在自己當時藥品攜帶充足,揹著的揹包裡面都是高熱量食物。身上穿著專業高山登山服,腳上穿的也是熱乎乎的登山靴。
可當時在進黨嶺山的時候是什麼情況,自己腳上就一雙爛草鞋。身上除了一件破羊皮襖子之外,就一套更是已經破爛不堪的土布軍裝。別人沒有的東西,他也一樣沒有。不僅是他,從軍長到下面的戰士,基本上物資待遇都差不多。
肚子裡面別說油水了,就連最基本的食物都沒有多少,身上還揹著一條川造漢陽造馬槍。儘管只有五發子彈,可那條膛線都快磨光的破槍,對於當時的自己也不算輕。這種情況去爬即便是埡口,海拔也四千九百多米的黨嶺山,清楚登山常識的李子元不打怵那就怪了。
在進入黨齡山區之前,的確也爬過幾座雪山。可那幾座雪山的透過埡口,海拔要比黨嶺山埡口低的多。最高的也不過四千一二百米,但黨嶺山埡口的海拔,遠遠超過前幾座。登山的人都知道,海拔上升一百米,氣溫與含氧量都在變化之中。
當時多少有些畏懼的自己是嘀咕了一些,也的確打起了當逃兵的主意。當時剛參加紅軍不久,還沒有經受太多無產階級考驗的李子元,可不想死在這座雪山上。至於人定勝天的理論,在當時李子元看來那是扯淡。人要是贏了那是勝天,要是輸了那就是上天了。
這爬雪山不僅是對人的身體考驗,更是對人的意志力考驗。小五千米的高度,那可絕對不是玩的。他現在沒有登山服,沒有高熱量食品,就連一些登山必備的治療高原反應的藥物都沒有。搞不好這座黨嶺山,自己上去了卻下不來了。
李子元的畏懼情緒不是沒有來由,過雪山和草地是整個紅軍長征途中,非戰鬥減員最多的階段。事實也的確如此,上山和下山的途中,大量經過長期轉戰以及因為糧食緊缺體力透支的戰士,犧牲在了雪山之中。
超過海拔四千米的高度,一場小小的傷風感冒,都會置人於死地。更何況這些戰士,身上的衣衫單薄。前邊連續爬的雪山,已經讓體力和精力都透支,並出現了大量的病號。相比其他途經的雪山,在翻越黨嶺山的時候因為海拔更高,山上留下的人更多。
更何況這裡是一個雪山群,海拔五千四百多米的黨嶺雪山只是這一片群山中的主峰,周邊還有幾十座海拔在四千六百米以上的雪山。這座雪山不是沒完沒了爬雪山中的第一座,但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座,這一點李子元很是肯定。
李子元之所以下決心參加紅軍,除了某些不正確的觀念引導之外,也是囚徒困境之下的一種向外的渴望。他不想死,更不想這麼憋憋屈屈的,死在這座幾千米的高山上。當時到了黨嶺山腳下,開小差的念頭一直都在他腦海裡面不斷的盤旋。
知道現在這種情況,去五千米海拔高度危險性。自身也因為參軍時間短,還沒有來得及深刻的接受某些教育。滿腦子還都是幾十年後想法的李子元,在剛參軍之初帶來的激情慢慢消退後,面對著艱苦的環境以及嚴厲的紀律,要說不想跑那純粹是瞎話。
只是他下定決心要跑的時候,王誠卻是不斷的盯著他。保衛局的人也時不時的來部隊檢查,那冰冷的眼光讓李子元不敢對視。王誠的提防對於李子元倒是好說,就算被王誠抓回來,李子元也知道他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但面對著保衛局來人那個冰冷的目光,卻是讓李子元心存極大的畏懼,甚至直接打消了逃跑的念頭。畢竟硬著頭皮爬雪山,不見得就肯定死在山上。可要是進了保衛局,能不能活著出來就不一定了。
這個時代沒有那麼多的道理可講,也沒有人給你那麼多的權利。他後世有個高中同學,在高中畢業之後被家人送去當兵。因為受不了那個苦,沒幾天就跑了回來。當時受的處罰,也不過是開除軍籍。
哦,當時那個人還沒有下連,也算不上開除軍籍,只能說是遣送回家。當時對新兵連的逃兵來說,還沒有太嚴厲的制裁手段。一般連軍事法庭都夠不上,畢竟和平年代不是戰爭年代,對軍紀的要求還是不一樣的。
可問題是這個時代,沒有人跟你講權利。逃兵一旦被抓回來,是要受到嚴厲處罰的。至於拖槍逃跑,那就是一個死。不帶槍逃跑,也許會被認為單純的逃兵。但要是拖槍逃跑那就是投敵,只要被抓到只有一個死。
最關鍵的是,要是逃掉還好說。可要是逃不掉再被抓回來,那麼在紅軍這支隊伍裡面,也就沒有臉見人了。這個臉還是必須要的,他沒有那麼厚的臉皮。至於那支川造漢陽造馬槍,李子元是絕對不會帶的。帶那玩意被抓回來,非槍斃不可。
當時要是部隊急行軍過雪山,沒有時間去抓逃兵,李子元也許真的不管不顧逃掉了。可問題是為了儘可能的在翻山的時候,減少非戰鬥減員,部隊當時在黨嶺雪山下還休整了一天多的時間,這就讓當時的李子元很是有些頭大。
休整就意味著有時間,有時間就有人會抓逃兵。再加上他實在不想在回那個家,離開隊伍自己也不知道往哪去。更怕被那些少數民族土司給抓到當成奴隸。這個時代的川西,漢人的數量遠不如當地少數民族多。部隊在這一帶行軍之前,就被告訴儘可能的不要掉隊。
幾個同樣都不是什麼好的選擇之中,他也只能選擇目前看比較安全一些,同時比較前途的哪一種。好在過雪山的時候,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兵給了他很多的幫助。一位首長還給了他一根馬尾巴,讓他連拉帶拽的總算過了那組龐大的雪山群。
過了黨嶺雪山之後,後邊的剪子彎山等其他的雪山,倒是沒有讓李子元那麼畏懼。其實李子元現在想想,自己當初想當逃兵的時候,不是老班長說的三次。實際真正想跑的只有兩次,一次是進入草地之前,一次就是爬那座現在他還記憶深刻的黨嶺雪山的時候。
至於前邊和後邊的那些雪山,李子元調整過來心態走出心裡面的陰影后,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那些海拔低一些雪山,沒有像是黨嶺山那樣讓李子元,在內心之中如此的畏懼。
畢竟後世喜歡戶外活動的他,雖說物資奇缺的情況改變不了,可登山的經驗畢竟還是豐富一些的。儘管凍了一個半死,一路上幾次因為體力透支差點昏倒。但比那些永遠留在雪山上的戰友幸運,還是一路平安的走了出來。
不僅一路上看到了後世因為溫室效應,很多已經消失了的風景,還第一次見到了真正野生的大熊貓。紅軍過雪山的地區,也正是中國大熊貓這種後世的國寶,主要的分佈範圍和活動區域。李子元在途經黨嶺雪山的時候,偶然間見到後世難以一見的野生大熊貓。
最關鍵的是經過兩次的考驗,李子元明白了人的意志力是可控的,潛能在關鍵的時候也是無限的。在關鍵的時候逼一逼自己,還真的能逼出來一些。也正是雪山和草地的考驗,讓李子元從後世的一個溫室大學生,真正徹底的銳變成為一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