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烏格齊的會盟是成功的,但遠遠談不上圓滿,雙方仍然缺乏一些信任。守城和劫糧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從朱棣的角度來說,北平是他的家,當然應該由他來守,不可能交給烏格齊;劫糧則是投入少,產出高的事情,他本以為烏格齊會欣然接受;但烏格齊卻不這麼認為,他對朱棣的戰鬥力只保持了審慎的信任,他擔心朱棣守北平守不了多久,一旦自己在南下劫糧的時候,朱棣沒守住北平,那自己豈不是被包了餃子?這是烏格齊萬萬不能接受的。另外,從作戰意志上來說,朱棣和朝廷是勢不兩立的,是必然要血戰到最後時刻的;烏格齊則不然,其收益要等到朱棣登上皇位才能兌現,所以烏格齊心中必然有個底線,一旦越過這條線,他會立刻放棄協議,撤退出關。
所以在最後的協議中,朱高煦被指派南下劫糧,這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人質;而烏格齊協助守城,則相當於一種監視,一旦朱棣戰敗,他就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己方軍隊撤退,所以這個方案對烏格齊是非常有利的,進可攻退可守,但對朱棣也可以說也是上佳方案,因為對他來說,不存在進退的問題,因為他已經無路可退。
無論怎麼說,當雙方達成協議之後,立刻就展開了軍士調動,當朱棣的六萬騎兵和烏格齊的九萬騎兵合兵一處,沿著北平城巡遊時,那一望無際的騎兵驚駭了所有人。李遠和張悍天立刻向房山、兩線一帶撤退;昌平的徐輝祖和北平城下的盛庸都閉門不出,不敢應戰。
昌平城牆不高,烏格齊打算攻一下試試,朱棣也沒有反對。烏格齊出動騎兵沿著城牆遊射,朱棣出動一萬步兵攻城。蒙古人的騎射本事確實無人能敵,但是他們必須行進到二三十丈的位置上,才能威脅到城牆上的明軍,可惜這點距離對於虎蹲炮、火繩槍來說,卻根本不算什麼。徐輝祖在城上佈置了大量的盾牌兵,用來保護其後的火繩槍兵和虎蹲炮,然後當叛軍接近時,近的用火繩槍,遠的用虎蹲炮,所以時間不長,朱棣和烏格齊就停止了攻擊。
清點損失後,朱棣損失了三千,烏格齊損失了兩千,而戰果實際上是沒有,兩人看到這種結果,兩人都臉色鐵青。不過烏格齊並沒有責怪朱棣,而是問起城上明軍使用的武器的來歷,朱棣如是回答了。烏格齊很感興趣,順勢向朱棣討要這些武器,朱棣苦笑的告訴他,自己只有虎蹲炮,沒有火繩槍,且都部署在北平城頭上。烏格齊無奈,只好作罷。
經歷了攻擊昌平的失敗後,兩人則完全沒有了攻擊盛庸大營的興趣,同時也堅定了二人的信念,要擊敗這種軍隊,正面進攻是不可取的,只能靠劫糧。不過既然北平城頭也有虎蹲炮,烏格齊對守住北平城也多了一些信心。但是烏格齊要求均分未來繳獲的虎蹲炮和火繩槍,朱棣有些由於,但最後還是答應了。
武英殿,軍機處。
自戰爭開始之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朱允炆就有了一個習慣,每天都要到軍機處聽一遍戰局分析彙報,如果時間比較緊或者身體不舒服,也會讓王度等人到乾清宮給他講解。不過大部分情況下,朱允炆還是會到軍機處聽回報,因為這裡面的資料更全。
王度拿著指揮棒,看向朱允炆:“皇上,可以開始了嗎?”
“嗯,開始吧。”
王度咳嗽了一聲,略微直了直腰,開始講解:“今天是四月三十日,但軍報基本都是四月二十五日發出的。”
“目前,盛庸部正在做排幹護城河水,填平城壕的事情,從進度上看,四月二十五日還沒有完成,但今天應該差不多了。”
“魏國公部還在昌平,無法接近北平城垣,因為烏格齊的騎兵就在昌平附近遊弋。”
“平安部還在保定,據他報告,朱高煦和蒙古軍在保定、真定一線遊弋,切斷了他的糧道。”
“瞿能將軍已經與張倫將軍匯合,駐紮在河間,正在與附近的蒙古軍做拉鋸戰。”
“滄州的王忠翽告急,說蒙古人遊弋在滄州北岸,有過河騷擾修河百姓的企圖,希望朝廷增援。”
朱允炆想了想,道:“宋禮怎麼說?”
“宋大人的意思是燕庶人掘開運河的地點是精心設計的,所以修復起來比較困難,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能加快速度嗎?”
“倒是可以,除了人手之外,他還希望使用水泥。”
“可以,令山東布政使鐵鉉和都司梅殷,全力配合修復運河,不能超過二十天。”
“是!”
“永平方面呢?還沒有攻下來嗎?”
“還沒有,耿將軍二十四日的軍報說,由於永平城三面環山,唯一的西南面卻地勢狹窄,不好使用大軍攻城,所以只能使用虎蹲炮,可是將炮運到山上有些困難,所以進度要慢一些,不過他保證五日內破城,算來今天就應該破城了。”
“哦。”
過了一會兒,朱允炆突然想起一個事情,道:“朱棣在北平城裡嗎?”
“是啊,按照情報來看應該是。”
“那就是說北平城外只有烏格齊的三萬騎兵,就擋住了徐輝祖的五萬大軍,而朱高煦的兩萬騎兵,就牽制了平安的十五萬大軍?”
“這個?”王度猶豫了一下,旁邊的劉璟屏退了輔助的參謀人員,然後一起跪倒,道:“皇上,臣等以為,此時要確立平燕大將軍的人選了。”
“什麼意思?”朱允炆有些不明白。
“如今平安、盛庸、徐輝祖部已經有三十萬之眾,再加上通州、保定、真定、直沽等部接近四十萬人,但卻令出多門,沒法擰成一股繩。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如今已經到了平燕的最後關頭,皇上,您應該下決心了。”
朱允炆狐疑的看著王度、劉璟二人,隱約有點明白了,臉色陰沉的道:“那你們認為北平城下的三十萬之眾,應該交給誰?”
“臣不敢妄言,此事還應由皇上明斷。”
朱允炆嘆了口氣,站起身來,拍了拍二人的肩膀:“你們起來吧,朕明白你們的意思了。”
王度、劉璟站起來,看著朱允炆的背影,連大氣也不敢喘。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最後道:“傳朕旨意:授平安為徵北大將軍,接令之日,剋日趕往北平,總攬平燕事宜;盛庸、耿璇為副將軍。”
“令耿璇五日內攻破永平,然後攻取灤縣、遵化、薊州鎮,封鎖喜峰口關。另外提醒他小心在意,步步為營,燕庶人不易對付。”
“另外令武定侯郭英、江陰侯吳高伺機奪取大寧、開平,以武定侯為主。”
過了一會兒,朱允炆繼續道:“授魏國公徐輝祖平北將軍,統領真定、河間、滄州、保定、直沽駐軍,確保平燕大軍的糧草、武器供應,並剿滅朱高煦和蒙古軍,瞿能、徐凱為副將軍。”
“另外,令開國公常升、越巂侯俞通淵在開封做好接駕準備,朕要駐蹕開封,親自主持平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