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另一個好訊息傳來。
在經過一番浴血奮戰後,王佐民率領的 74 軍終於成功收復了常德市區,甚至連澧水附近的長江流域失地也被全部重新奪回。
這個訊息讓所有人都感到振奮——國軍的反擊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隨著常德市的重新奪回,鬼子集結的進攻部隊傷亡慘重,積攢的彈藥和物資也幾乎耗盡,戰役的攻擊勢頭已然完全減弱。
面對著不斷增多的傷亡和物資短缺,殘餘的日軍精銳部隊在剩餘的填線魚腩部隊掩護下,只得倉促撤退,悄無聲息地返回了出發地。
儘管國軍方面得到了白鷹第 14 航空隊和從滇西遠征軍調來的2個軍的支援,但長時間的戰鬥和困境已經讓戰心跌至低谷。
疲憊不堪的國軍部隊完全無法形成有效的反擊,面對有序撤退的鬼子,幾乎沒有機會進行致命一擊。
在常德會戰的硝煙漸散之後,戰局逐漸恢復到戰前的態勢。
雖然讓鬼子成功地撤退,但國軍的官方宣告依舊驕傲地宣稱,成功粉碎了鬼子沿長江西進與南下的企圖,這場戰鬥是一次“重大勝利”。
在這個六分儀會議剛剛結束,且滇西、常德兩處戰區接連取勝的時間點,國府方面難免的意得志滿起來——似乎一切都好起來了。
連勝帶來計程車氣高漲,給了國府極大的信心。
攜勝利之威,又有了白鷹人的承諾,這次軍政部的胃口很大,不僅抗戰開始前的100個整編師計劃再次被提上日程,對各地方軍閥派系部隊的滲透與控制也再次開始。
此時的軍政部只等身毒乾國公路徹底通車,鷹援武器到達,便要按照白鷹標準開始逐步為中央軍各嫡系部隊換裝。
陳、何、胡、顧四大中央派系也是摩拳擦掌起來,準備在即將到來的變革中搶佔先機。
然而,正當各方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勝利與改變而歡慶時,衛俊茹卻感受到了來自上峰的壓力。
軍政部已經迫不及待地催促他加快進度,要求他儘快剿滅困守松山、騰衝一帶的日軍,徹底消除這些敵人的最後一絲抵抗。
而張弛這邊,在他多次炫耀武力,亮肌肉的行動後後,白黨的一干軍頭已經徹底被震懾住了。
光是在滇西的東路軍的兵力配置,就讓鬼子和白黨雙方都感到了深深的壓迫感。
白明輝下轄的步兵第 2 師、第 4 師、炮兵第 102 旅再加上他親率的裝甲教導師、中央警衛旅就有7萬多的兵力。<口徑以上身管火炮與自行火炮300多門。
這樣一支重兵集團,單論技術兵器已經遠超乾國任何一個戰區的規模。再加上安民軍獨立航空隊每天在天上飛過的上百架次戰機。飛虎隊的轟炸機才100多架,還沒有俯衝轟炸機)
要不是張弛多次明裡暗裡宣告他的目的只是保護南洋華人,且行動上沒有任何越界的地方,白黨和滇軍要擔心的恐怕就不是鬼子而是張弛這支友軍了。
正面打是打不過的,滬上之狼常用的銀元攻勢更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內部瓦解更是無稽之談。
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種無法抗衡的無力感。
張弛漸漸發現,白黨的一干大員們對他的態度,從最初的避而遠之、保持距離,迅速轉變為小心翼翼的巴結與奉承。
他知道這是對方發現抗衡不了自己後,開始主動接觸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