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的發現,絲毫不亞於土豆和玉米的發現。
橡膠在近現代的工業革命發展中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雖然,橡膠沒有像石油和煤炭一樣被稱為是工業的血液和工業的糧食,但是,沒有橡膠石油和煤炭就綻放不出這麼偉大的光彩!
石油和煤炭這兩種礦物,人類利用它們的歷史也都有上千年的。
但是,它們上千年來一直都是低端的材料。
就如石油,在宋代的時候,沉括就曾在《夢溪筆談》之中提到過這種礦物質。
不過,在當世石油的最大作用並不是當做燃料,而是被當做治療六畜癬病的特效藥。
由此可見,石油的使用實力是多麼的曲折。在它真正的用途沒有被發現之前,它竟然只是給畜生治癬的天然膏藥。
煤炭其實也很曲折,煤炭被使用歷史也是很曲折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只是人們苦於無柴可燒時的代替品。而且,由於煤質太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是嫌棄它的。直到蜂窩煤出現之後,它才大行其道,取代了原來的木柴,成為了人們最常用的燃料。
至於,古人為什麼會缺柴燒,在大部分今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今人總以為柴在古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其實,這個論點是大錯特錯的!
柴火在古代是很稀缺的資源!並沒有想象之中,那種伸手就能得到。
古代城鎮的發展,導致了人口大量聚集,這些聚集在城鎮裡的人口,他們是沒有多少土地可種的。
所以,他們柴火積累也就非常的少的。
這些城裡人想要吃飯喝水就得去集市買柴燒。這樣的供需關係,也就導致了樵夫這個專門打柴的職業出現。
《控衛在此》
由於,柴火的需求量極大,所以在城鎮的周圍也就很少能找到大片可持續的柴火使用。所以,不論古今,在化石燃料沒有普及的時代裡,柴一直都是很緊俏的。
至於,現代人為什麼會有錯覺以為古代的柴很多,那可能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可能沒燒過灶,沒聽過爺爺輩的人說過自己年輕時要去幾十裡外的山上砍柴燒的故事。
所以,理所當然的就以為柴火這種東西是隨處可見,不是短缺的資源。
其實,這都是大錯特錯的觀點。
民以食為天!想吃飯就要開火,一天三頓都要開火,有多少柴火能扛得住一個城市的人長久使用呢?
所以,缺柴的現象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
在古代有些老百姓們因為找不到柴,他們甚至會冒險到皇家陵園裡面砍柴,由此可見,很多事情在我們沒有真正瞭解情況,就臆想結果,這其中的差距是該有多麼大呢?
橡膠別見就是一種膠,但正是這種膠給了人類製造機械的無限可能。
正是有了它,很多看似很簡單,但實際很難的東西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造出並使用。
也是正是有了他,工業革命中的各種器械才可以像是沒有疲憊一樣的不斷轉動。
由此可見,橡膠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小覷的。
小覷橡膠,人類甚至都造不出可靠又安全的小雨衣。
想想看,因為沒有小雨衣,一男一女在不講道德,情到深處難自抑時,萬一就搞出了人命,這會是多麼可怕的社會問題啊。
可見,橡膠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必要組成部分,人類是無法離開橡膠的!
知曉了橡膠的重要性之中,朱常洛就給西山工院和西山物理院下了一道在後世無比的著名的物理實驗問題。
朱常洛讓他們沒事就研究一下燒開水的茶壺。
讓他們研究一下茶壺蓋子為什麼會在水燒開的時候,就會跳起來。
誰能悟透這個原理並且能應用到實際中去,朱常洛照樣重賞!